第55部分(3 / 4)

小說:曹操秘史 作者:千頃寒

懷兩端,恐怕等成敗確定之後,曹公必然會奉辭責罪,將軍您也得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馬騰一聽果然害怕了(騰懼)。傅幹進一步說:“智者善於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陳兵河東,將軍引兵討伐郭援,當有勝算,將軍此舉如同斷袁氏之臂,可以解曹公之急,事後曹公必重謝將軍!”馬騰認為這個建議很好,表示接受,派遣兒子馬超率精兵一萬多人,支援鍾繇,韓遂也派兵參戰,統一由馬超指揮。

傅幹字彥材,又字別成,出身於著名的涼州北地郡傅氏家族,其父傅燮是桓靈之際的名臣,受宦官排擠出任涼州刺史部漢陽郡太守,戰死於叛軍之中,被朝廷追封為壯節侯,當時傅幹年僅十三歲。傅幹日後成為曹操的重要參謀,他的兒子傅玄更是了不起,是曹魏時期的名臣和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

鍾繇得到涼州勁旅的支援後,實力大增,他讓人不要聲張,誘使郭援率軍輕進。郭援不知道對手的力量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仍然不把鍾繇放在眼裡,快速向平陽推進。

平陽的外圍是汾水,郭援抵達後下令渡河,剛渡到一半,鍾繇、馬超的聯軍立即發起攻擊,袁軍大敗,馬超手下的部將龐德親自斬殺了郭援。鍾繇趁勝追擊,大破南匈奴人。

這是一場關鍵性的戰鬥,戰前西線的總體形勢是袁強曹弱。戰後,雙方處於均勢,鍾繇雖然還沒有能力進攻袁紹的幷州,但打掉郭援之後,袁軍也沒有能力進一步攻擊長安和洛陽,保證了曹軍左翼的安全。

此戰也是二十四歲的馬超第一次獨立帶兵作戰。

馬超字孟起,是馬騰之子,也是韓遂的乾兒子,馬騰死後其部由馬超率領。

平陽之戰穩定了關中形勢,使涼州刺史韋端也決定站在曹操一邊。為了慎重,韋端派手下的從事楊阜前往許縣,名義上向獻帝朝奉,實際是觀察虛實。

楊阜字義山,涼州刺史部天水郡冀縣人,《魏略》說他很有才幹。楊阜到了許縣,被天子拜為安定郡政府秘書長(長史)。楊阜回來後對韋端說:“袁紹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現在雖強,終不能成大業。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人雖少但兵卻精,手下人各盡其力,必能成大事。”韋端聽後堅定了站在曹操一邊的想法。

後來,朝廷徵韋端為交通部部長(太僕),涼州刺史一職由韋端的兒子韋康接任,楊阜任韋康的別駕。曹操當丞相後,徵楊阜為丞相府參謀,後來又回到涼州任職,是曹魏在涼州地區的重臣。

東邊有臧霸,西邊有鍾繇,曹操保證了兩翼不失,可以在中路放手一搏了。

【三、斬顏良,誅文丑】

袁紹的大本營鄴縣和曹操的大本營許縣直線距離約五百里,中間隔著黃河、汴水等河流,沿線有黎陽、白馬、延津、官渡等戰略要地,這裡是袁曹決戰的中線,也是決定最終成敗的戰場。

為了迎擊袁紹的進攻,曹操佈下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黎陽(今河南浚縣),這裡在黃河北岸;第二道防線是黃河南岸的白馬(今河南滑縣)、延津(今河南延津);第三道防線是官渡。

決戰之前,曹操派一小部分人馬進駐黎陽,不求與袁軍交戰,只起到監視敵軍、配合南岸行動的目的。他還命令于禁率兩千人駐守延津,命令東郡太守劉延駐守白馬,將其餘主力佈防在官渡一帶。

面對十多萬袁軍的進攻,曹操擺出了多梯次的縱深防禦體系,而不是將主力分佈於黃河一線死守,之所以這樣安排,實在是因為自己的力量不足,難以在正面數百里的黃河沿線分兵把守。

第二道防線的作用是遲滯袁軍的進攻,消耗袁軍的有生力量,挫其銳氣,然後在第三道防線與袁軍展開決戰。

但這樣的軍事部署也冒了很大風險,因為官渡是許縣的最後一道屏障,在前兩條防線被敵軍攻破之後,已經退無可退,必須在這裡取勝,否則就徹底失敗。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親率大軍由鄴縣南下,兵指黎陽,隨行的還有劉備。曹軍未作抵抗,迅速撤到黃河以南。

黎陽自古即是黃河北岸的重要戰略要地,是進行渡河作戰的基地,歷來都有許多大戰在這裡發生。曹軍無意在黎陽與袁紹作戰,因為在這裡自己的部隊難以接續,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有被敵軍全殲的危險。

袁紹佔領黎陽後,派部將顏良為先遣部隊,渡河攻擊南岸的軍事要地白馬。這項決定卻遭到了沮授的反對。

沮授勸袁紹說:“顏良這個人生性褊狹,雖然驍勇,但不能獨立擔當大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