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運輸,你在使用時會給他人帶來擁堵,影響了他人享用的機會,這就是可耗盡的外部效應,即一個人的享用使得另一個人可享用的數量或質量下降。
外部性還可以分為生產的外部性和消費的外部性。從而,我們還可以把外部性進一步細分成八種型別:如水果園園主與養蜂場場主的關係,水果園的花朵為蜜蜂提供了花蜜,是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花園式廠房對周圍居民區居民的影響,周圍居民可以賞心悅目;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產性投資;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私人花園對過路人的影響;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上游的化工廠對下游漁場的汙染;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建築施工對夜間休息居民的影響;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空調的噪聲對隔壁牙醫的看病帶來的影響;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隔壁鄰居放聲高歌影響自己的休息。
可見,外部性的影響也會有好有壞。但總的來說,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會脫離最有效的生產狀態,使市場經濟體制不能很好地的實現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因為外部性扭曲了市場主體成本與收益的關係,會導致市場無效率甚至失靈,而負外部性如果不能夠得到遏制,經濟發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將持續惡化,最終將使經濟失去發展的條件。
外部性的解決
既然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表現,那麼,是否可以進行解決呢?
繼續之前的例子,比如,上游王先生家的化工廠向河水裡排汙物影響到下游老李家的養魚場,王先生給老李帶來了負的外部性。
對於這個,根據經濟學家庇古1920年開的經典藥方,即要把社會成本高出私人成本的那部分外部成本內部化的話,此時政府應該出面(如圖),對王先生徵收相當於這部分外部成本數額的稅收(後人稱之為庇古稅)並對老李進行同樣數額的補貼,或者關閉王先生的工廠。這種糾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稱為“庇古稅”方案。其中,那部分徵稅的數額具體來說即老李由於王先生排汙所帶來魚的產量減少從而受益減少的損失價值,王先生排汙必須承擔這個成本。這樣的話,排汙影響的就是王先生自己的工廠成本,而不是其他人如老李來承擔了。外部性的問題就變成王先生的內部問題。
科斯1960年也提出了一個替代性的市場解決方案,即建議首先由王先生(侵害方)和老李(被侵害方)進行談判,使得雙方就侵害的程度和侵害的賠償(如允許王先生的排汙量和他應該支付的補償款)達成一致。科斯方案適合於雙方達成一致的交易成本較低或者為零時的情況,即王先生和老李進行談判,成本為零,且很容易達成一致。如果他們為了談判和達成一致需要付出很高代價,那麼仍需要政府解決。
第一章 經濟學常識:瞭解經濟執行的入門知識(18)
在這裡,他們的解決方案可以是(如圖)把河流歸於化工廠,老李要使用河流養魚,則需要付給王先生使用費,那麼,為了賺取費用,化工企業會盡量減少汙染,;或者是把河流歸於養魚場,王先生要使用河流排汙,則需要支付老李排汙費,王先生為了少付費,也會減少汙染;或者,兩家合併,那麼,外部影響就完全成了他們企業內部的事情了,怎麼讓大家的效益合併起來最大化就怎麼安排排汙。無論哪種,都會使得外部性帶來的無效被解決。
總的來說,根據他們的觀點,解決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將外部問題內部化,具體來說:一是政府幹預;二是明確產權。
政府幹預也就是徵稅與補貼,如對負的外部性徵收稅負,正的外部性給予補貼。徵稅可以抑制產生負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補貼可以激勵產生正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當然,政府也可以自己進行生產或是提供,如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園和國防,通常就是由政府提供。
明確產權,即透過制度安排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轉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術上的外部性轉化為金錢上的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制實現原來並不存在的貨幣轉讓。如將河流明確劃給一方,或是企業合併。
貨幣理論——誰賦予人民幣換購商品的權利?
* 貨幣簡介
* 貨幣的產生
* 貨幣的職能
* 貨幣的種類和進一步發展
貨幣簡介
當你需要買一本書時,你走進書店,挑出了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為此,你需要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