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成本,於是,你會掏出幾張也許已經破舊了的,印著一些數字、符號、頭像或風景畫的小紙張。然後,你就可以帶走那本書了。為什麼書店老闆會用這些很有價值的書籍換取你那幾張其實本身沒什麼價值的紙張呢?誰賦予它這樣的權利呢?
在中國,這個紙張通常是中央銀行生產的人民幣。也許你會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中國政府強行規定的啊!可是,如果我們進一步瞭解貨幣的實質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種紙幣的產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追溯到之前的中國,我們還發行過糧票、布票等用來換糧食或是布匹,那麼,這種糧票、布票和人民幣在實質上是類似的嗎?答案是辯證的,因為它們都是作為一種可以交換商品的符號。但同時,糧票、布票還是不能完全作為貨幣,因為貨幣必須是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而當時的糧票、布票是有地域限制的。
結合到如今的人民幣防偽問題,也許我們會想到,為什麼不用其他東西替代紙張充當貨幣呢?比如,金銀。世界上還確實有那種用硬通貨的小島,他們用岩石作為通貨。這是存在於南太平洋的小島雅普島。島中居民將岩石做成巨大的石輪進行交易買賣,如購買房子、船隻等。那麼對於小額度的買賣也需要滾石輪嗎?當然,人類不會麻煩自己,他們採用啤酒作為小額通貨,如支付建築靈活的工資。一般情況下,他們是將石輪存放在自己屋子旁或村裡的集中地,由於石輪的巨大,不用擔心遭到偷竊,也不用擔心由於紙幣的過度供給而通貨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