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京華莫厭貧。
登車啟程,紀曉嵐奔上了赴任的征途,到濟南改乘舟船,沿運河南下。
一路行來,山川秀麗,大飽眼福。紀曉嵐在舟中吟哦不斷,作了幾十首詩,後來結集為《南行雜詠》。
單說這天,他正站在船頭眺望江中景色,後面一條大船鼓帆而上,很快就超到前面。
大船上坐著一位老年人,灰白的長髯迎著江風在胸前飄蕩,看上去甚是瀟灑,那位老人回頭打量著紀曉嵐。忽然間,大船慢下來,兩舟並行前進。
老人站起身來,差人遞給紀曉嵐一張紙條,紀曉嵐不解其意,趕忙接在手裡,展開看時,只見上面寫道:“我看閣下必是一位文士,現有一聯,閣下如能對出,敝船自當退避三舍,如對不出,只好委屈閣下在後啦。”接著寫的是他的上聯:“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一向才思敏捷的紀曉嵐,這次居然碰到了對手,一下子被這句上聯給難住了。
這是一副語意雙關,而又諧音與兩位古人名字相同的聯語,“櫓速”暗含“魯肅”,“帆快”暗含“樊噲”,一文一武,正巧構成了雙重含義:表面的意思是櫓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譏笑文不如武。“看來這老傢伙一定個武夫出身嘍,我必須回敬他一句。”但一時想不出恰當的對句來,紀曉嵐心中急如火燎。
那位老者看紀曉嵐皺起眉頭,半天沒有答話的樣子,想必是對不出下聯,哈哈一笑,向船伕揮揮手,鼓棹揚帆而去。
紀曉嵐聽到他的笑聲,心裡像打翻了醋罈子,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一代奇才紀曉嵐,第一次被人難住,怎肯善罷干休,一路上他搜腸刮肚,竟沒有想出下聯,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是事實。一路上悶悶不樂,幾乎到了如瘋如魔的地步,再好的風景也無心觀賞了。
紀曉嵐暗暗想道:尚未到任,就吃了一悶棍。南方文化發達,確是地靈人傑,人才薈萃埃今後尚不知會遇到什麼麻煩。
到了福州,主持院試的論才大典時,樂聲轟鳴,他心頭一亮,暗叫“下聯有了。”他對的是: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蕭和!”“笛清”暗含“狄青”,“蕭和”暗指“肖何”,也是一句語意雙關,諧音喻人的對聯,一文一武,文勝於武,對得天衣無縫。
紀曉嵐對出了下聯,打消了心中的塊壘,恢復了往日的詼諧、樂觀、曠達的本色,但沒有當場對出下聯,失去揚眉吐氣的機會,成為他久久的遺憾。
確實正如紀曉嵐心中所想,當時南方的文人,有一種偏見,認為南方人天資優越,所以文士多出在南方,北方則愚氓不化,沒有什麼才學。北方人到南方做官,往往受到南方人的輕視。
紀曉嵐到任第一天,就聽侍從人員向他稟告:有人說他只不過是讀過《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東西,沒有什麼真才實學,怎麼配到南方來做提督學政呢?紀曉嵐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要是沒有點真本領,他們還真的不會把我放在眼裡,我且不露聲色,看看再說。
過了幾天,寓所門口貼出來了一副聯,卻只有上聯,沒有下聯,聯語是: “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紀曉嵐一看笑了,這不是公然挑戰嗎?看來不露一手,還真有點壓不住邪氣。便對官署裡的人們說:“此聯出的很好,可惜是沒有下聯,諸位誰來補個下聯?”人們正要看看這位新任督學的才華呢,當然誰也不肯多事,紛紛推讓說:“我輩才疏學淺,還是由大人來題吧。”紀曉嵐微微一笑,說道:“既然諸位賞臉,我就獻醜啦。”當場喚過筆硯,大筆一揮,寫就下聯: “俺北國,一天一地一聖人!”眾人看過,嘖嘖不已,下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氣勢磅礴,寓意精深:山多水多,也要由天覆地載;才子再多,也是聖人的學生,看來這督學大人確實有兩下子。
過不幾日,又有人向督學大人說道:“督學大人辦公的'筆捧樓'中,原來有山魈出沒,不知督學大人見到沒有。”筆捧樓,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高塔,並且上層的窗戶卻被高高的牆壁遮擋的嚴嚴實實的,上層室內很難進來光線,只有中午才能看清室內的情況。紀曉嵐命人把兩側的牆垣拆掉以後,又把四面的窗戶都開啟,這樣不但室內亮亮堂堂,而且向外望去,遠山翠靄如在目前。他題了一幅匾額掛在樓前,匾額上的三個字是:“浮青閣”,又寫了一副門聯:地迥不遮千眼闊窗虛只許萬峰窺人們看了,見紀大人的對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摹景貼切,意境宏闊,確非等閒之輩,便有些佩服起來。
等到舉行院試,人們又領略到了這位紀大人的文章風采。
原來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