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如瀛州、莫州、寧州及益津關,莫不畏威懷德,望風歸順。獨你據住此關想阻遏天兵,真是以卵擊石,徒見碰個粉碎!況且此地原是中國的版圖,你也本是中國的人民哪!你從前為時勢所迫,被賣國賊所葬送,不得已暫時屈服北廷,算為是無可奈何的事,不來責怪於你;怎麼而今王師到來,還不除垢去汙,迎接王師,投歸祖國呢?難道說你竟不怕天下人笑罵,甘心棄己身所自出的父母之邦,而願終身服事胡虜嗎?你一人不要祖國,便連累你轄下的多數軍民,也斷絕了投歸祖國之路;大軍一打破了關,那時玉石俱焚,更連累他們也冤枉同死,你想這個罪名可是擔當得起的麼?”姚內斌聽了,沉吟了半晌道:“請元帥寬讓我一日,容我思忖思忖,待明日覆命如何?”趙匡胤道:“王師原以寬大待人,本帥豈肯遽加殺戮?以明日晌午為限,專等你圓滿的答覆。倘若過午不來降順,我就破關了,那時你休後悔!”說罷,收兵回營。

到了次日,才近辰牌,姚內斌肉袒牽羊來到營前,奉表請降。趙匡胤大喜,立時引見世宗。姚內斌跪拜於地,口稱:“辱國罪臣迎駕來遲,願吾主格外開恩!”世宗嘉他明白大義,效順王師,溫語撫慰,即授為汝州刺史。姚內斌叩頭謝恩,隨起,引周師入關。世宗置酒大會,遍宴群臣。席間議進取幽州,諸將奏對道:“陛下出師至今不過四十二日,兵不血刃,便得燕南各州,這都由陛下威靈,所以奏此奇功。惟幽州為遼南要隘,遼邦聞聽燕南失守,定必集重兵扼守這個重鎮,陛下還宜先機加以審慎,幸勿輕人!”世宗聞奏,默然不語。散宴後,召李重進入帳,道:“朕出師以來勢如破竹,關南各州縣唾手而得,趁此雄風,正可掃平遼北,完成朕統一中原收復南北的志願。奈何諸將便存退志,難道叫朕就此罷手嗎?茲命你領兵萬人,明日前進,朕即統軍後至,不搗破遼都,決不回軍!卿努力向前,毋負朕意!”李重進唯唯而退。又傳諭散騎指揮孫行友,領騎兵五千人即往攻易州。孫行友亦奉旨領兵去訖。次日,李重進發兵先行,到了固安,守吏早經遁去,城門洞開,於是李重進遂據住固安。隨後世宗也到了。再進至固安北面,被安陽河阻住去路,無橋樑舟楫可渡。世宗便命李重進督兵採木趕建浮橋,限日告竣,仍率親軍還宿瓦橋關。

不料病困英雄,疾撓壯志,世宗忽然臥病,一連數日,不見痊可。又值孫行友攻下易州,擒住刺史李在欽,獻入行宮。

世宗扶病升帳,問他願降願死,偏他嗔目大罵,不肯歸順。世宗大怒,喝命梟首示眾。因這一怒,愈覺頭暈目眩,病更加重了。諸臣憂慮,不敢奏請返駕。趙匡胤乃入帳婉奏,固請還蹕。

世宗不得已,當下照允,傳旨改稱瓦橋關做雄州,留陳思讓居守;改稱益津關做霸州,留韓令坤居守;於是下詔迴鑾。途次,世宗病勢稍覺減退,偶從囊中取閱文書,忽得直木一方,約長三尺,上鐫“點檢作天子”五字。世宗不勝驚疑,默思:現今點檢是張永德。從前石敬瑭為明宗婿,後來竟篡唐為晉。今永德亦尚長公主,莫非也要篡奪我家天下麼?左思右想,滿腹狐疑,亦不詢問左右根究此木來由,仍然收貯囊中。及返京,便免張永德都點檢職,改任檢校太尉,授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加檢校太傅、兼忠武節度使。過了數日,冊宣懿皇后胞妹符氏為繼後,封長子宗訓為梁王,次子宗讓為燕國公,命範質、王溥兩相參知樞密院事,授魏仁浦為樞密使兼同平章事,吳廷祚亦授樞密使,都虞侯韓通兼宋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過不幾時,世宗病勢復變,竟益增劇。是年六月,世宗病崩萬歲殿中,享年三十有九歲。可憐這青春年少的新皇后,正位方才及匝旬,便遭此大故,這就所謂是佳人多薄命嗎?世宗在臨終的當兒,遺命傳位梁王宗訓,囑範質等善輔儲君,並命召翰林學士王著入相。世宗既崩,範質等便遵依遺旨,奉梁王宗訓即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改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仍充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以慕容延釗為副都點檢。趙匡胤與慕容延釗夙稱莫逆,至是復同直殿廷,更是分外親暱了。兩人平居往來,常密談竟日,外人不得知是談些什麼大事。

臘鼓催歲盡,轉瞬間已是元旦佳會,範質等奉著這個年方八齡的幼帝宗訓御殿,受百官朝賀,文武諸臣,進爵有差;惟世宗遺命召王著入相一事,竟不見提起。越日,鎮、定兩州忽飛報入京,說是北漢劉鈞結連遼兵入寇,聲勢浩大,請朝廷速發大兵前去防邊禦寇。那個幼而無知的幼帝自然不懂得什麼軍國大事,就是那位深居宮裡的符太后也不能拿個主張,聽得範質進宮奏報,只嚇得莫知所云。便由範質定見,奏請以都點檢趙匡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