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繼元。二子都幼孤,劉崇因劉鈞無子,命俱收為養子,同改姓劉氏。劉鈞歿後,劉繼恩立。旋劉繼恩被弒,劉繼元因郭無為固擁,遂得入繼。劉繼元妻段氏,常因小過被劉鈞後郭氏所責,不久病死。

劉繼元疑是郭氏毒殺,至是便弒郭後;宮中嬪御多遭冤死。劉鈞十子中,劉鎬、劉鐃、劉賜三個最有賢行,劉繼元便先幽殺三人。劉繼元性情極是殘忍,臣下少忤他的意旨,便誅戮這個臣子的全家。自太祖親征北漢,或是遣將攻伐,劉繼元因而殺傷自己的臣子不可勝計。大將如張崇訓、鄭進、衛儔,樞密使如高仲曦,舊相如張昭敏等,都先後被他殺死。故當他窮蹴歸降,諸臣便請太宗將劉繼元治罪,加以顯戮。幸而太宗道:“大凡亡國的君主,不是失之闇弱,就是失之殘暴。不然他怎麼會弄到亡國呢?似這等的人,只該憐憫,不可問罪。所以太祖皇帝從未殺一降君,即是這道理。朕今日處國,怎好便不依照先例呢?”遂不加罪劉繼元。總計北漢自劉崇僭立起,至劉繼元歸降日止,共歷四主,凡二十九年,始被宋朝滅亡。

太宗既入城,命毀太原舊城改為平晉縣,以榆次縣為幷州,遣使分徙太原的百姓往居;又命縱火焚燒太原廬舍,居民趨避不及,燒死的很多。這一役總算達到目的,幸獲全功,共得十州、一軍、四十一縣土地。太宗因作“平晉”詩,命從臣賡和。

又授北漢宰相李揮以下官爵有差。即遣康仁寶監送劉繼元等往汴京。次日,太宗要轉得勝之兵伐遼,想鼓餘勇,奪回幽、薊。

潘美諫阻道:“我軍苦攻太原,經四月有餘,雖仗天威得到最後勝利,平復北漢,實已兵疲餉匱,不堪再戰。願陛下且暫回師,蓄養兵力,取齊糧草,然後舉而伐遼,這才是萬全的計策。”其餘諸將亦都贊附潘美的奏議。崔翰獨抗眾議道:“不然,兵家最難得到的,正是時與勢,所以得勢當乘,遇時便不可失。

今轉兵伐遼,正是乘勢因時,臣可保必勝。願陛下明斷,勿失時勢!“太宗遂決意伐遼,即日由太原起行。

六月,兵到東易州,遼刺史劉宇獻城出降。太宗留兵千人守城,引軍進攻涿州。遼涿州判官劉厚德亦獻城出降。太宗乘勝即進次幽州城南。那時遼將耶律奚底駐兵城北,太宗親自麾兵向前攻擊,耶律奚底大敗退走。太宗乃命宋渥、崔彥進、劉遇、孟玄哲分兵四面攻幽州城,設圍三週;又命潘美知幽州行府事;復另遣兵將分道往徇各地。七月,薊州、潁州次第歸順,遼將多請降。但幽州仍攻不下,守將耶律學古死力守禦,毫不懈怠。太宗憤怒,親身督戰,不分晝夜,勇猛攻打。守兵漸漸不能支援,眼見城要破了。忽藍旗馳報,遼主遣丞相耶律沙領兵來救幽州,那支兵已到高梁河那邊。太宗謂諸將道:“遼國既發救兵到來,且先行迎戰他的救兵。只要他救兵一敗,幽州城便可不戰自破了。”於是傳令拔營齊進,統向高梁河迎擊遼邦所遣救兵。將到河邊,只見遼兵正紛紛渡河,人數約有數萬。

太宗亟發攻擊令道:“勿讓他列成陣勢,趕快一同努力進攻!”諸將得令,各個奮勇直前,長槍大戟,快刀利劍,一齊殺將過去。耶律沙乃是前次敗軍之將,見宋軍這等威猛,便覺心膽早寒了,但是不能不戰而退,又想此番幸而打個勝仗,可掩飾昔日之羞,即指揮眾兵接戰。這時節,兩邊陣上金鼓齊鳴,刀槍並舉,喊殺的聲音震動山嶽。約莫戰鬥了有四個時辰,殺得遼兵傷亡枕藉,漸漸抵敵不住,步步往後退卻。太宗見得優勢,便親自突前,驅兵衝殺。耶律沙見己軍又要戰敗,立時手殺數卒,以制止退卻的兵丁。正在這個當兒,忽聽轟雷般幾聲炮響,兩支遼兵分左右翼殺到。耶律沙見是自家軍馬,而且又是兩員名將:左翼是耶律斜軫,右翼是耶律休哥。尤其是耶律休哥,智謀深遠,勇武超群;他部下計程車兵亦是教練有素,精悍無匹的。你道遼兵怎得忽然來這兩支精兵?原來遼主發遣耶律沙起行後,恐怕宋軍兵強將廣,他這一支兵不能濟事,連忙又遣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各領所部精兵二萬,隨後趕來助戰。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領旨,即行提兵,兼程趕來。到了中途,耶律休哥道:“我料宋軍必定迎戰我前軍於高梁河一帶,頭一陣必不易當,我前軍恐不免少受挫折。我與將軍而今可分作左右兩路,從側面進擊,定可殺敗宋軍,解了幽州的重圍。”耶律斜軫道:“將軍所料度的決然不錯,謹當依計而行。”二人遂分道進行。至高梁河,果然宋軍正與遼軍混戰,二人遂各鳴放號炮,同時奮勇殺出,這便是那兩支遼兵的來歷。當下耶律沙有了助力,精神一振,雄心陡起,思想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我何不直搗中堅,捉住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