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2 / 4)

小說:冰與血 作者:莫莫言

會上,我平生頭一次與文學界的名家大腕們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他們和我以前的想象既吻合又不同:馮驥才象我想象得那麼高,但比我想象得白晰;陳忠實臉上的皺紋象我想象得那麼多,但身材沒有我想象的魁梧;和航鷹第一次朝面,我就感覺出她是誰,但她一開口,那響亮的嗓音和獨特的天津味普通話還是讓我很吃驚。

開幕式那天,下起了綿綿細雨。人們在雨霧中走進浙江師範大會的會議廳。北方來的客人自然感慨南方的雨水之多。當地的主人則更正說,這裡往年雨水確實是多,但今年這還是第一場雨。浙江師大人文學院的頭牌學者金漢老先生在開幕式上說,這樣的天氣正適合呆在屋子裡作學問。結果,四天的會議就一直是在時停時起的雨中度過的。

第一天上午是開幕式,來自各方各面的領導在臺上講話。開幕式上聽到的惟一學術性的講話,出自馮驥才之口。他講的內容是現代化傳媒的發展控制了文學創作和評論,大家都成為傳媒製造新潮的工具。不光是文學作品,就是文學批評也逐漸走向市場。身為民進中央常委和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的話有許多高層次、大背景下的經驗作論據。

在下面,我開始散發我帶來的小冊子。我很快結識了一位老年朋友,文藝報的彭華生老師。彭老師對科幻文學的重要價值完全理解,但不知道中國有哪些科幻作者,寫了些什麼樣的作品。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又從不少人那裡聽到彭老師這樣的話。

開幕式後,浙江師大的校車載著與會代表在金華市裡轉來兜去。一位漂亮的組委會女教師充任導遊,很自豪地介紹著她的學校和她的家鄉。我則和身邊的一位上海來的博士研究生聊了起來。這位四十來歲,叫裴毅然的老哥很有些江湖豪氣,聽到我介紹自己的情況,就熱心地把上海出版中心的一位編輯介紹給我。第二天,裴毅然發現我和這位編輯沒有深談,埋怨我沒有抓住機會推銷自己。在一群斯文學者中間,他那風風火火的〃另類〃樣子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那一天我贈送了若干本出去。一位老師把拿到手的小冊子又遞到我面前,讓我寫點什麼。我以為是要我留下地址,忙說封三上印著有。他說不是要地址,希望我能寫些什麼贈言之類的文字。我寫什麼呢?這些位老師的〃筆齡〃大於我的年齡,什麼樣的精妙修辭在他們眼裡恐怕都不值一曬。於是,我只好寫了句〃敬請某某老師指點〃。接下來的幾天裡,這成了我寫在小冊子上的套話。

當天下午,大會發言開始。頭一次參加這樣高階的學術會議,我自然很是新奇。更重要的是,中國小說協會的秘書長湯吉夫先生告訴我,第二天上午要給我安排十分鐘時間,讓我介紹一下科幻文學。所以,瞭解什麼人上臺講,講的什麼,以及怎樣才算得體的發言,對我來說就更為重要。

不過,剛聽了兩位先生的大會發言,湯吉夫老師又走過來告訴我,他安排了上海文匯報的記者採訪我。自從認識湯吉夫老師以來,我與他直接打交道的時間,連打電話都算在內,恐怕也不超過一個小時。但出於對新生事物的關注和對年輕作者的關心,湯老師給了我許多實質性的支援。這次會議完全是他把我帶到會場上來的。我趕快來到飯店的大堂裡。那位名叫李鵬飛的記者正等在那裡,一旁還坐著一位浙江師大校報的學生記者。李鵬飛是我的同齡人。採訪機開啟後,我們很快切入正題。他向我瞭解科幻界的現狀,特別是國內有哪些人在創作科幻小說。我告訴他,把一些充數的少兒文學或科普作品排除掉,國內能創作真正的科幻小說的人很少。其中有質有量,半職業化寫作的不超過十個人;有質無量,業餘寫作的大概能到一百;建國以來至少發表過一篇科幻小說的,或許有一千個人吧。說實話,就是這個十、百、千的判斷也是我壯了壯膽子才說的。然後,他拿著我編寫的那個小冊子,讓我在《中國科幻藝術一百人物傳》一文中把這十個人找出來。我根據自己的瞭解為他一一劃了圈。

李鵬飛走了以後,那位估計上大二的學生記者繼續問我一些關於科幻的問題。他不是有備而來,只是正好坐在那裡。不過,和大學生談科幻是這幾年我的家常便飯。相比之下更自然一些。最後他問我,如果會議中有時間,能不能給師大的同學們作個關於科幻文學的報告。我欣然應允,這是我的老本行呀,隨叫隨講!可惜時間太蒼促,直到我走的時候,這場臨時講座也沒有安排好。

晚上,湯老師又告訴我,原定第二天我的講話取消了。他不無歉然地說,你多找找記者們,跟他們接觸一下也是有幫助的。我連說沒關係。到會前我並沒有奢望能得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