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人在冀中已修築了177個據點,“在冀中的總兵力已達日軍18300餘,偽軍13000餘。”

1940年,“###重點是肅清京漢、津浦兩線中間的冀中地區”

1940年3月19日,日華北派遣軍召開各兵團參謀長會議,會上,日華北派遣軍司令長官多田駿中將首先講了 話,他說:“實現肅正建設,其前途甚為遙遠。尤其敵人積極強化地下組織,繼續進行頑強抵抗,要剿滅這種地下組織的勢力,存在很大困難。在建設方面,也由於事變的長期化帶來各種障礙,欲求速見成效,看來更為困難。此外,現階段所採取的高度分散部署兵力的戰法,對軍隊的教育訓練產生不利的後果。針對上述問題,方面軍根據過去一年的寶貴經驗和治安建設的成效,決定了下期肅正建設的方針。”

多田駿這篇充滿政治詞彙的講話,說來說去不外這麼幾個意思:一是共產黨積極發展與群眾打成一片的武裝,即所謂“積極強化地下組織”;二是“治安肅正”要速見成效,恐怕有困難;三是到處安扎據點的作法,應予檢討。那麼,針對上述問題,根據過去一年的經驗,華北日軍在1940年又準備怎樣去做呢?多田駿講話之後,華北派遣軍參謀長笠原幸雄中將,佈置了這一年“肅正建設”工作計劃,並強調本年度的工作重點有二:1、###重點指向剿滅共產匪團。

2、肅清京漢、津浦兩線中間的冀中地區,打通滏陽河及衛河水路。

根據該次會議精神制訂的所謂實施“要領”中,再次強調:###肅正的重點地區為京漢、津浦兩線之間,特別是冀中地區,要隨著打通水路進行肅正###。下記各兵團應以較大兵力使用於該地區:第二十七師團,第一一〇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第十二軍。

為什麼要把冀中列為“###重點地區”呢,華北派遣軍參謀副長平田正判少將解釋說:“在計劃中所指定的###重點地區,是方面軍從全域性觀點決定的……該地區接近京津,是華北的中樞,是匪團尤其是共產系匪團的根據地,目前治安肅正工作進行緩慢,治安狀況極端不良。在下期必須清除禍根,取得治安肅正工作的實效。為此,第二十七、第一一〇師團應在第十五混成旅團的協力之下,自4月上旬在方面軍統制下,與有關兵團相配合,準備進行###。”

根據這次會議的精神,1940年華北日軍“掃蕩”的首要目標,就是冀中。3月23日,日華北派遣軍又召集準備參加冀中作戰的第27、110師團及獨立混成第15旅團長官開會,具體進行了佈置,並令各參戰兵團分頭準備作戰。

1940年4月11日起,日軍糾集日軍3萬餘人,偽軍6000餘人,對冀中進行所謂“全面掃蕩”。這是自冀中根據地建立以來,日偽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掃蕩”。不過,那時日偽軍的“掃蕩”佈置還不甚周密,目標也不太明確。說是“全面掃蕩”,但實際上仍是分割槽合圍四個地區:大清河北地區、唐河及瀦龍河流域、子牙河流域和南邊晉縣、深澤、深縣及滄石路以南地區。三四萬人分成四攤,每一攤又分成若干路,每一路再分成若干股,在遼闊的冀中平原上一擺,也顯不出多少人來,我軍還是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和出擊機會的。結果到5月底止,各路掃蕩之敵都龜縮回穴,50天激烈的反掃蕩鬥爭基本結束。其間,我軍共與敵作戰216次,斃傷日軍4300多名,偽軍350多名,俘獲日軍12名,偽軍2250多名。

這一年6月,日軍在冀南也進行了“掃蕩”。參與此次作戰的日軍第12軍作戰主任參謀松田正雄大尉曾有如下一段回憶:作戰期間,在很多情況下,不能確知各###隊的位置,即特殊情報也不能收效。我為了指導戰鬥,儘量以飛機進行偵察聯絡。但是,即使發現###,由於戰場極為遼闊,仍然不能及時指揮將其捕獲,以致未能取得像樣的戰果。

這段話,用來描述4月日軍在冀中的“掃蕩”,也是完全適用的。

日本人是不達目的死不罷休的,這次3萬多人的大“掃蕩”既然未果,日軍方面肯定在策劃新的陰謀。不過,5月底“掃蕩”結束後不久,青紗帳就起來了,再加上又值雨季,陰雨連綿,道路泥濘,日軍行動不便。冀中部隊為了打亂敵人的部署,又發起青紗帳戰役,主動進攻駐河間、獻縣、青縣、肅寧和博野等地的敵人,8月,作戰146次,斃傷日軍2200名,偽軍420名,俘偽軍500餘名,光復據點15個。

8月20日,華北八路軍突然發起“百團大戰”,從8月20日至12月5日,歷時3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