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敵人警戒疏忽時機,出其不意的攻擊敵人,是最有效的辦法。”

就是說,日軍已注意到,用正規戰的辦法進攻八路軍是行不通的,應採用新的戰術,比如說偷襲。明的不行來暗的,白天不行晚上來。雖說在那時,日軍實施偷襲戰術還不太熟練,如周士第談到的,“本來敵人的襲擊,在平地比山地容易,且距離很近;可是我們在冀中平地中活動的部隊,卻沒有遭受到敵人襲擊的損失。自然敵人也對我軍施行過襲擊,但沒有哪一次是成功的。有的是我軍及時轉移,敵人襲擊落空;有的是我軍早有準備,反給敵人以打擊。”不過,這畢竟表明日本人已意識到“如果見到敵人不用新的智巧,仍照原來的老辦法實行正面的攻擊,沒有奇巧特變,不但得不到效果,而且是很危險的。”

在1939年,特別是這一年的後半年,在華北的日軍廣泛開展研究游擊戰術,學習中國話的活動。如日軍第32師團參謀長當山弘道大佐在1939年11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少佐以下及士兵、勤雜人員,開始了學中國話的教育,經過督促,約半年才得實現,每週進行兩次。”

1939年12月1日至2日,日軍華北派遣軍召開情報工作負責人會議。“參加會議者,有方面軍司令部的有關人員,各軍、直轄各兵團及駐中國憲兵隊司令部的情報工作負責人等。”華北派遣軍參謀長笠原幸雄中將首先講話,“指出今後華北治安的致命禍患,就是###。只有打破這個立足於軍、政、黨、民的有機結合的抗戰組織,才是現階段治安肅正的根本。”該次會議的最後結論是:“中共勢力對華北治安的肅正工作,是最強硬的敵人。為此,應加緊收集情報,確立排除中共勢力的對策,實為當務之急。”戰後,日方戰史研究人員予以這次規格並不高的情報會議很高的評價,認為“此次會議,認識到###是華北治安的致命禍患,並且針對此種情況,具體地研究了有綜合、有組織的情報收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其意義的重要。”如果說,在1938年,華北日軍在“華北治安的物件是###”這一點上還未達成共識的話,那麼,到1939年底,已吃夠八路軍游擊戰苦頭的日本人,終於省悟到抗戰最堅決的八路軍,才是他們的心腹大患,務必除去而後快。

總之,在1939年,華北日軍雖然還不太適應八路軍的游擊戰,採取的戰術也不那麼對路,但活動比1938年要積極的多。以冀中為例,1939年春季,日軍集中110師團、27師團等部隊,“掃蕩”冀中,佔據了所有縣城和大的鄉鎮,安扎了許多據點。夏季,冀中遭受特大洪水,到處一片汪洋,日軍無法下鄉“掃蕩”,遂四處掘堤,妄想借大水之力毀壞冀中軍民的生存環境。9月洪水剛過,日軍就組織了三次分割槽掃蕩。第一次日軍6000餘人,掃蕩大清河以北地區。

第二次日軍1500多人,掃蕩正定、新樂、無極、深澤等靠近平漢線的縣份。第三次日軍竟出動12000多人,合圍冀中三個地區:從石家莊出動的敵人,“掃蕩”深縣、武強、饒陽、安平等冀中腹心地區;從津浦沿線出動的敵人,“掃蕩”河間、滄縣、獻縣、交河一帶靠近津浦線的縣份;另有敵軍6000多人,再次“掃蕩”大清河以北新城、霸縣、雄縣永清、固安、安次等地。呂正操將軍回憶說:“在1939一整年裡,敵軍對冀中平原的圍攻與‘掃蕩’,比任何地區都頻繁。”

在1939年,年輕的冀中根據地受到的壓力是很大的,這裡應該提到的是,賀龍、關嚮應率一二〇師主力於1939年1月到達冀中。一二〇師在冀中待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打了許多漂亮仗,其中4月齊會一戰,殲滅日軍渡佳行聯隊700多人。給日本人一個狠狠的教訓。大大減輕了冀中的壓力。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說:“一二〇師在冀中進行了英勇的戰鬥,消滅了大量敵人,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對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堅持、發展、鞏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敵人除集中較大兵力進行‘掃蕩’外,少量兵力再不敢輕舉妄動了。”

冀中,從印象不深到“討伐重點”(4)

不過,冀中出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也引起日軍的高度重視,在繳獲的日軍檔案中,有這樣的話:“賀將軍此來,對北###威脅更非昔比。尤其直接威脅平津,不容坐視。必須立即覆滅其勢,以確立永久之治安。”

正如呂正操將軍所說的,冀中的名字,“是隨著中日戰爭才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在1939年,冀中的名字,已在日本人的腦子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極其深刻的印象。

至1939年底,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