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讓咱賣國,打死也不幹,殺就殺吧,燒就燒吧。老人們說,冀中的百姓,真是橫下一條心,跟鬼子拼了。大不了是一死,不就是燒房子、搶東西,殺人嗎,還能怎麼著?鬼子不讓咱過好日子,咱偏要樂。所以,鬼子白天“掃蕩”,晚上識字班照樣開課,村村差不多都有劇社,一位老人回憶說:“‘遍地歌聲’這個詞,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現的。環境那麼殘酷,卻還要唱歌。開會唱歌,勞動唱歌,鑽了地洞還要唱歌,打完一個仗,自然更要唱歌。”死不了,爺們就要樂,就要抗日!死也不服,不當亡國奴!
冀中的百姓們拿起了槍
“定期的操練”,這話透著對鬼子的藐視和樂觀的精神,不過,這也慢慢形成了一種思維的定式,覺得鬼子“掃蕩”
大不了就這麼回事,雨過地皮溼,沒什麼了不起的。
因而就容易麻木和鬆弛,緊張不起來。對敵人的新花招、新動向,也變得不是那麼敏感了。殺人、放火,都見識過了,還能怎麼著?■“今年打敗希特勒,明年打敗小日本”
說到“五一”大“掃蕩”前冀中百姓的思想情緒,不能不說到當時公開宣傳的一個口號:“今年打敗希特勒,明年打敗小日本。”這個口號,當時似乎有不同的“版本”,一位當年在冀中軍區機關報——《前線報》工作的老人回憶說:“1942年1月,《前線報》著重宣傳了黨中央提出的‘一年打敗希特勒,兩年打敗小日本’的號召。在國際方面,著重報道了莫斯科前線傳來的蘇聯紅軍大反攻的勝利訊息,以及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
對這個口號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