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可能沒人顧得上你,阿嬸你渴不渴?要不我給你倒碗水吧,省得一會秀又得跑一趟。”
“誒你這孩子,真是心細,那就給嬸子倒口水喝,你再去。”
屋子裡連張桌子都沒有,只擺了張獨凳在床頭,放著一個碗,和幾個小紙包,那裡頭是梁嬸的藥片,小曼蹲下去搖了搖獨凳邊上的暖水壺,暖水壺裡還有半壺水,她用身子擋著梁嬸所在的位置,往水壺裡注入靈泉水,然後才倒出大半碗,端給梁嬸喝。
梁嬸確實是渴了,一口喝乾,嘆著氣道:“辛苦你了,快去吧,找秀玩去,呆在這裡久了不好。”
“哎,那阿嬸你歇著,我走了。”小曼接下碗放回獨凳上,這才掩上門,往後院走去。(未完待續。)
第七十六章 梁家小孩
梁家分前後院,前院三間屋,是梁滿倉夫妻和兩個女孩住著,後院也有三間屋,則是兩個老人和兩個男孩住的地方。
都是茅草屋,但後院三間是新屋,剛蓋好不到兩年,說是梁滿倉嫁在城裡的妹妹出的錢,梁阿奶是滿倉的後媽,妹妹是同父異母,嫁了個城裡工人,家境不錯,經常可以寄些錢物回來給老孃,兩個老人雖然和梁滿倉住在一起,卻不共一鍋煮飯吃,梁阿奶吃得比較精細,又嫌棄梁嬸,就分了灶,但梁滿倉得供給兩個老人足夠的糧食和生活費用。
梁阿奶此時正坐在新屋門口,拿個簸箕剝著白豆子,小曼朝她喊了聲“阿奶”,也沒停留,就朝籬笆邊上的兄妹幾個跑去。
原來今天梁滿倉帶著幾個孩子在補籬笆,還是用柴木編插的方法,梁秀明和梁秀勇現在也就十四、十三歲,這活兒做起來卻是十分順溜了。
梁秀珍比小曼小個一歲半歲,正和她七八歲的妹妹梁秀珠在菜地裡挖紅薯。
前世落水之前,小曼和梁家孩子僅限於同村認識,還沒怎麼熟悉,落水被滿倉叔救了之後,她經常來,倒是和這幾個說得些話,後來他們外出讀書、工作,小曼只能呆在公道村,就又歸於陌路了。
“秀。”小曼喊道,兄妹四個名字裡都有個秀字,但平時家裡只用這個字稱呼秀珍。
四個人一起抬頭看她,像前世一樣,對於木訥不與人接近的小曼突然出現在他們家,感覺很驚奇。
最小的秀珠童言無忌,問得直接:“你來我家做什麼?”
秀珍白了妹妹一眼,看著小曼道:“小曼,你找我有事嗎?”
小曼笑笑:“沒事,我和我阿公來的,阿公在前頭和你爸說話,我來看看你們。”
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把水果糖遞給秀珠,這小丫頭牙尖嘴利,繼承了滿倉叔的毒舌和暴脾氣,前世小曼沒少挨她擠兌,這回特意做好見面準備工作,省些麻煩。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一把花花綠綠的水果糖就收服了秀珠,她把糖揣進自己口袋裡,眉開眼笑地喊“小曼姐”,然後就坐到一邊去剝糖果吃。
秀珍無語地看著妹妹的饞相,秀勇則馬上跑過來,催著秀珠:“快,給二哥剝一顆糖吃,好久沒吃到糖果了。”
秀明也停下手裡的活,卻是一本正經教訓弟妹:“就知道吃,人小曼白給你們糖了?秀珠,你該說點什麼吧?還有……媽吃藥嘴巴很苦的!”
聽了這話,秀勇就不吵著要吃糖了,照原路回去幹活,秀珠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最終把剝到一半的糖果又包好,塞回口袋裡,笑著朝小曼說了聲:“多謝小曼姐!”
小曼不由得多看梁秀明兩眼,長相普通,有點像滿倉叔,前世他對小曼很和善,但他讀完初中考去地區高中之後,小曼就再沒見過他。
這個做大哥的一直都是又懂事又能幹,現在才知道人家這叫早慧,少年老成、胸有方略。
或許兄妹四個都能跳出農門,都是梁明秀的功勞。小曼記得前世梁秀珍曾考取鄉中學,她很高興,但最後她卻沒去上鄉中學,而是留在小學復讀,第二年考上了縣中學。
她告訴小曼,她其實不想復讀,但這是大哥的意思,她得聽從。
那時候人們都不明白為什麼梁秀珍考上鄉中學不去唸非得復讀?小曼也想不通,其實原因很簡單:鄉中學的環境和教學質量哪裡比得上縣中學?而且梁秀珍如果像其他孩子一樣走讀鄉中學,依照她的個性,勢必被家務事所累,所以梁秀明叫秀珍延後一年,以優異的成績考進縣中學重點班,只要保持得好,再妥妥地進入縣高中重點班,考大學就不是什麼難事!
梁秀明見小曼盯著他看,就朝她笑笑:“小曼,你阿公是因為上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