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方誌文在關鍵時刻用蔡瑁擋住了主公的前進腳步。”
“怎麼會!?”劉備驚訝的說道:“這不可能,大哥不會如此害我,即使真是這種打算。肯定也是因為害怕我的實力膨脹過快反遭其害。”
三個謀臣對視了一眼,都會意於心卻不宣諸於口。
劉備自顧自的說道:“那麼,如今呢?”
“如今我荊州四面強敵環伺。多一個荊襄也不見得就能強大多少,而且中間沒有了荊襄的緩衝,我們與孫策、曹操、張梁之間也未必就一定會打起來,所以。荊襄的作用已經不大了。說起來,除了長江航道沿線的貿易價值,荊襄地區對於方誌文的價值已經沒有多少了。就算是主公掌控了荊襄,難道會禁止方誌文的船隊來荊襄貿易麼?”
“當然不會,歡迎都來不及呢!”對於諸葛瑾的問題,劉備幾乎想都不想就回道。
諸葛瑾笑了笑道:“對啊,所以對於方誌文來說,荊襄成了軍事上的包袱。而這次的換防就能體現出方誌文的真實心意了。”
“可是,這麼一來荊襄世族豈不是很失望?”劉備的話從字面上看很有些替方誌文遺憾的意思。但是在語氣裡卻怎麼都掩飾不住一絲興奮和期待。
孫乾輕輕的搖頭:“未必,荊襄世族這些年來與密雲的經貿往來極為密切,而且有不少的荊襄世族還派遣族人北上經營幽州的產業,雖然我們不大清楚其中具體的情況,但是方誌文敢於作出這種舉動,想必必定是有一定把握的。”
“公佑的意思是,荊襄世族會大舉向幽州遷徙?”
“是已經大舉遷徙了,只是他們還會不會在荊襄留下根基的問題,這當然也取決於外界的因素了。”
“外界的因素?”
“對啊,就是荊襄新主人的對待這些世族的態度問題,也會影響荊襄世族的最終選擇,事實上,若是主公主掌荊襄,是希望有世族呢還是沒有世族呢?”
孫乾的話很有意思,這個命題是每一個上位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現在世族無疑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傳統觀念中,家族的壯大也是每一個漢人的理想,因此徹底排斥世族是愚蠢的做法。
但是過於依賴世族則消弱了中央集權的威力,特別是皇權的力量,這就是一個矛盾,因此中庸思想的閃光處也就體現出來了,凡事必有度,掌握這個度就是中庸的核心。
劉備躊躇了,諸葛瑾卻在微微的笑著,劉備的不表態其實就已經是表態了,他的這種矛盾心理就說明了在對待世族問題上,劉備正在尋找這個‘度’,只要他有這種認識那麼就沒有偏離正確的方向,至少,是諸葛瑾認為的正確方向。
“既要用之,又不可縱之。”陳震的話是原則,但是要做到其實是千難萬難的,劉備點了點頭,又苦著臉直搖頭。
“且不說此事,公佑的意思是我那個大哥有意從荊襄縮手了?”
“正是!這事不僅僅是因為方誌文要與跨界而來的異族戰鬥,更重要的是,從廬江之戰開始,曹操、張寶、袁紹,乃至於劉虞等等諸侯所表現出來的對待方誌文的強烈敵意,讓處處伸手,肆意干涉的方誌文有所警覺,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應該就有了收縮軍事力量,強化經濟控制的跡象了。”
孫乾的話彷彿一隻巨手,將劉備眼前的重重迷霧驅趕了開來,劉備溫厚的眼睛裡開始閃耀著異樣的光彩,臉上的皺紋似乎也舒展開了不少。
“強化經濟控制?”諸葛瑾卻注意到了孫乾話裡更危險的一絲氣味。
“對,強化經濟控制,如果子瑜看到我手頭的最新經濟資料,就會發現我軍的地盤在擴大,人口在增加,耕地也在增加,但是府庫的財富卻在減少。”
“這卻是為何?”劉備也驚訝的問道。
“屬下也曾向一些異人詢問過,據他們說是因為物價上漲、人工費用上漲的問題。首先我們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來自外地的商品,財富外流了;其次是為了留住僱農和僱工,僱主必須提高待遇。而縱觀整個大漢,越是向北,僱工和僱農的待遇就越高。屬下也研究過,我軍的大筆支出是軍械、軍資和軍馬的採購,而這些東西,大都來自密雲。”
劉備的臉上苦笑不已,方誌文向來敢於標新立異。而且劉備知道,方誌文有一個紅顏知己就是異人,她的存在影響著方誌文的對外、對內的經濟政策。所以防止採用了什麼新鮮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也不稀奇,只是自己卻總是跟在後面跑,慢人一步真是束手束腳!
另一方面,劉備也不得不佩服方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