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增廣識見,今既遭大事,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清世宗實錄》)

張廷玉在《年譜》中回憶說:“新皇帝乾隆聽到是自己繼承大位後,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王大臣再三勸解,新皇帝仍不起來。”

弘曆的痛哭是真情實意,痛快淋漓。雖然早就猜到自己將是大清帝國的繼承人,但對父親的死他確實毫無準備。他早已做好四十歲甚至五十歲繼位的心理準備,因為看起來他的儲君生涯將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耐力競賽。沒想到父親的壽命比祖父短了十一年,去世時年僅五十八歲,使自己得以在二十五歲的盛年位登大寶。

弘曆不能不為自己的幸運慶幸。回顧整個中國歷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會出現多少雲譎霧詭,明槍暗箭。大清開國以來,五位皇帝登位,都經過了激烈的鬥爭,幾乎每一代都是劍拔弩張,甚至腥風血雨。只有自己的繼位過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沒有一絲波瀾。命運對自己實在是太慷慨了。

不過作為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弘曆絕不會洩露心中的任何一絲興奮。他迅速調動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大行皇帝的喪事進行得迅速而周到。

新君對於喪禮上孝子的所有規定動作,都演出得十分盡力到位,令人感動:大殮之際,他“痛哭失聲,擗踴無數”,就是說無數次掙扎跳躍,攔著不讓人蓋上棺材。“從頭一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慟深切,哭不停聲,一整天水漿不進,群臣伏地環跪,懇請皇上節哀,皇上悲不自勝,左右都感動哭泣,弗敢仰視。”

按禮制要求,大行皇帝(剛剛死去的皇帝)黃輿回紫禁城時,嗣皇帝應該在乾清門內迎接。然而弘曆不同意這樣做,他堅持要親自全程護送黃輿回宮。大臣們當然不能同意這有違成例的做法,為此弘曆宣諭大臣說:“若在乾清門內迎接,心實不忍,王大臣等不必固請,以使我稍盡此心。”

在護送大行皇帝黃輿回宮的一路之上,弘曆“哭不停聲”。進入乾清門前一刻,他又傳諭,不以新皇帝身份直接由乾清門入,而要由內右門入,以示對剛剛死去的老皇帝的尊重。其他任何一個孝子也不可能把這些細節做得更到位了。(《清高宗實錄》)

第三節 翻案風(1)

乾隆對雍正的真實感情卻十分可疑。

從很小時候起,乾隆就對這個嚴厲苛刻的父親絕少親近之感。在以後的一生中,他最尊敬也最常提起的男性親人是祖父康熙。對雍正,乾隆很少提起,偶爾提到,也口氣平淡。

康熙和雍正氣質性格迥然不同。在中國曆代皇帝中康熙以“人情味濃”聞名。他為人真誠坦率,待人和藹可親,處事寬厚大度。小弘曆從見到他的第一面開始就產生了莫大的親切感和信任感。而對自己的父親,他感受更多的是恐懼。因為父親的個性與祖父幾乎截然相反。

經常有人說:“歷史是最公正的。”其實,歷史通常不很公正。許多歷史人物,僅僅因為個性上的某些缺陷而承受後世無窮無盡的惡評。雍正皇帝就是典型代表。

雍正統治的十三年,是大清王朝發展史上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段。康熙晚年諸事寬縱,且為太子事耗盡心血,國家政務幾近廢弛,*貪汙蔓延,亂象層出不窮。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位之君是一個性格軟弱之人,大清必然迅速進入亂世。歷史上已經有過無數的先例。幸運的是,康熙選擇了雍正。出於對大清王朝的責任感,也基於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剛介個性,雍正向他反感的種種現象舉起了屠刀,解決了大清王朝政治深層的一些弊端。

歷史上沒有哪位皇帝像雍正一樣委屈:他為大清王朝的根本利益拼命工作十三年,結果換來的卻是幾乎所有社會階層的反感。雖然為了政治需要,雍正也會剋制自己的本性,對某些心腹大臣們極表親熱關懷,然而他生硬做作的表演很難真的打動人。終雍正一朝,雖然大臣們對他惟命是從,卻很少有人從內心裡愛戴這個“喜怒不定”的主子。

引起大家反感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他刻薄的個性讓人不敢親近;第二是他繼位之後對自己手足兄弟和心腹大臣的薄情殘忍,讓所有人怵目驚心;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為政過於嚴猛。凡事過猶不及,雖然他一系列酷烈的政治措施鞏固了大清王朝的基礎,卻也得罪了幾乎社會的所有階層:他對官員們過於嚴厲,在反貪過程中,對所有貪汙侵佔行為都不寬容,動不動就抄家罰銀,使無數官員傾家蕩產,獲得了“抄家皇帝”的惡名。他對老百姓同樣嚴厲,相信嚴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