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一員戰將竟坐在胡床上督戰,种師道立斬此人,陳屍于軍帳前,諸將受到震懾,奮力拼殺,僅八天就擊潰西夏軍。徽宗得捷報後大喜,晉升种師道為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並賞賜了不少錢物。
公元1118年,种師道奉命重修被西夏毀壞的靖夏城(北宋在邊境修造的城池的名稱,都對西夏有挑釁意味,還有平夏、靖夏、定西、鎮西等好幾十個)。正當宋軍進行修築時,西夏大軍突然來犯,並佔據了葫蘆河岸邊的有利地形。种師道不慌不忙列陣於河灘,做出一副正面決戰的架勢,暗中派幾支人馬出橫嶺,繞到西夏軍的背後,前後夾擊。夏軍大潰,宋軍斬敵首五千,繳獲駱駝、牛、馬以萬計。
第 十 回 种師道起兵勤王命 姚平仲貪功敗金營(4)
种師道和他的種家軍忠於宋廷,保家衛國,在接到朝廷的勤王詔書後,這時的种師道已經年近七十,本來已經退休在家,是中央政府在金人的進攻下緊急召用他,授以檢校少保、靜難軍節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等官職,令他火速前來勤王。
种師道臨危受命,一邊趕緊令他還在統兵的弟弟种師中馬上帶兵趕來,一邊自己帶了不多的兵馬匆匆動身。路過時任武安軍承宣使的姚平仲的防地,就帶上姚平仲及其七千兵馬,火速趕往京師。
走之前,种師道安排手下在西夏邊界釋出通告,警告西夏不要挑起事端,否則勤王歸來肯定加倍奉還。“小種”的威望是靠打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在種師道勤王期間,西夏軍隊確實沒有做出任何越境挑釁的行動。
种師道率西路軍飢餐渴飲、日夜兼程往東進發,當行至老家西京洛陽時,他得知金兵已臨汴梁城下。他的幕僚建議:“金兵來勢兇猛,我部可暫駐汜水關(今鞏義東),以保萬全。”种師道一直在作戰中堅持“兵者,詭道也”這一千古名訓,注重發揚種家軍各位先輩的優良傳統,說:“若我軍駐紮汜水,正###我軍兵寡,此時只有勇往直前,讓金兵難料虛實。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將至,將會士氣大振,我部豈能憂敵?!現在不但要繼續進軍,還要大造輿論,讓敵人聞之喪膽!”
於是將士們沿途散發揭榜(傳單),並把這些傳單發到河北的金兵佔領區,百姓紛紛相告:“種少保率西兵百萬來!”大軍直抵汴梁城西汴水南岸安營紮寨,緊挨著金兵的營寨,英雄氣概可見一斑。宗望也甚為惶恐,見西路大軍由名將种師道率領,如潮水一般湧來,趕緊北撤重新安營,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宋欽宗盼望援軍就像“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著深山出太陽”一樣,見種家軍的傑出代表“小種”前來救駕,如見了救星一般,趕緊犒勞將士,並立即召見种師道詢問退敵之策。
种師道回答:“金人不懂用兵,孤軍深入,並不可怕,可緩圖之,日久其糧草不濟,必將敗退。少則半月,多不過一月,勤王之師大集,特別是西北姚古(姚平仲之養父)和种師中率領的精銳之也將趕到,而那時金人糧草肯定將盡。若金人退兵,我軍可尾襲;金人若不退,我軍數倍於敵,也可一鼓而殲之了。”
欽宗膽怯,小聲對种師道說:“朕看還是向金人妥協為好。”种師道聽了很吃驚,他知道皇上說的“妥協”,其實就是投降,但是作為統兵將領,又不能和皇帝據理力爭。“小種”豈能是投降之輩,如果那樣不就變成了“沒種”了,會把整個家族榮譽都丟盡了。
在這一危急關頭,种師道慷慨陳詞:我只知率領軍隊捍衛江山社稷,保衛皇上,其他的事情不想過問。說此言時,白鬚白髮微微顫動,令人動容。欽宗於是任命种師道為同知樞密院事,統領四方勤王之師。
本來一意主和的宋欽宗趙桓,自從來了“小種”率領的種家軍,態度開始轉變了,由以前的盲目悲觀轉變為盲目樂觀。欽宗也確實有樂觀的理由,算算城內外我軍總數,已達二十幾萬人,而金軍不過六七萬,我軍三倍於敵,還有什麼可怕的。不光不必怕,而且完全可以痛擊敵人了。打他一個大勝仗,洗清我軍在河北屢戰屢敗的恥辱,把驕橫的金人打回到老家去繼續結網打魚。
第 十 回 种師道起兵勤王命 姚平仲貪功敗金營(5)
此時雖然和議仍在進行,康王趙構和張邦昌還在金營交涉割地賠款的事情,但主戰的聲音已經開始超過投降逃亡的聲音。
屢戰屢敗的宋朝已經被金兵折騰得沒有了性格,確實太需要一次勝仗來鼓舞人心,鼓舞士氣了,年輕的皇帝也確實太需要一次勝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大展自己的宏圖了。難怪他從右傾投降主義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