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1 / 4)

小說:讀史有學問 作者:冷如冰

秦國曾接連不斷地攻打趙國,可總未得逞,特別是大將廉頗,更難擊敗。於是,秦王就想採取其他辦法來挾制趙國。秦國採取的辦法是假意跟趙國交好,再用外交手段把趙國置於被動地位。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得到了楚國的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派使者去對趙王說,秦國願意以十五座城池的代價換取趙國的“和氏璧”。這使趙國十分為難。

謙讓制勝的政治家(2)

趙國倒不是愛惜這塊玉,而是因為秦國曆來不講信義,趙國怕白白地捱了騙還要被人恥笑,損害了趙國的形象。如果不給秦國這塊玉,又怕給秦國一個把柄,他們會發兵來打,真是進退兩難。正在這時,宦官頭目繆賢推薦說:“我家有個叫藺相如的門客,智勇雙全,可以讓他想想辦法。”趙王無計,也只好叫他來問問。趙王問道:“秦王要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給還是不給?”藺相如說:“秦強趙弱,我們不能回絕。”趙王又問:“若秦收了和氏璧,又不給我們城池,那時怎麼辦呢?”藺相如說:“秦國提出要求,若是不答應,是趙國理虧;若是秦國收了趙國的玉璧,不予城池,那就是秦國理虧了。比較起來,我看還是後一種辦法好。如果大王實在沒有人可以派遣,我可以勉強充數。如果秦王把城劃給我們,我就把璧留在秦國,如果他們不願交出城池,我就‘完璧歸趙’。”趙王覺得藺相如口才便捷,慮事周密,就派他去了秦國。秦昭襄王在宮裡接見了藺相如。

秦王將璧看了又看,愛之慾狂,然後隨手傳給宮女、妃子觀看,大家都讚不絕口,齊聲向秦王道賀,高聲歡呼。

藺相如站在堂下,無人理睬,過了許久,也不見秦王提起交割十五座城池的事。藺相如知道秦王存心欺詐,就按預先想好的計策說:“璧上有點小瑕疵,不經指示,很難看出,請讓我指點給大家看。”秦王沒有防備,就把璧遞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接過玉璧,立刻靠近大殿中的柱子,怒髮衝冠,大聲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這塊玉璧,差人去向趙王索要,趙國的大臣們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又不講信義,只是仗著強大,就想靠幾句空話騙取趙國的玉璧,所以大家都反對給您送和氏璧來。但我以為普通百姓交往尚且講究信義,何況大王是一國之君呢?而且僅僅為了一塊無用的玉璧,傷了秦、趙兩國的和氣,也是不值得的。趙王聽信了我的話,才沐浴齋戒了五天,親自在朝堂上把國書和玉璧交給我,讓我奉送到秦國,這是多麼恭敬的禮節啊!可我來到秦國,把玉璧奉獻給大王,大王卻傲慢無禮,態度隨便,而且把美玉交給宮女傳觀,這是汙辱趙國;您絕口不提交割城池的事,這是無意償還城池。所以,我把玉璧要了回來。現在,玉璧在我的手裡,您如果一定要強迫我,那我就讓我的頭顱和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說完,怒氣不休,眼睛斜看柱子,準備砸璧。

秦王生怕他砸毀了玉璧,連忙向他賠禮道歉,並讓人拿來地圖,指點著說從某某地到某某地的十五座城歸趙國。藺相如知道秦王並非出於真心,也就來個緩兵之計。他對秦王說:“秦王既然喜愛和氏璧,趙國不敢不獻。只是趙王送璧前曾沐浴齋戒五日,表示恭敬,大王也該沐浴齋戒五日,才能接受和氏璧。”秦王沒有辦法,只好答應。

藺相如回到官舍,連忙作了周密佈置,派人穿著麻衣布衫,化妝成老百姓,偷偷地揣著和氏璧從小道逃回了趙國。

過了五天,秦王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準備接收和氏璧。藺相如走上秦廷,張開雙手對秦王說:“秦國自秦穆以來,已歷二十幾位國君,從沒聽說過哪位國君講過信義。我怕也受了您的騙,連忙派人把寶玉送回趙國了。趙國是弱國,秦國是強國,若秦王真心誠意地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是不敢不答應的,只要派一個使臣去,趙國馬上就會送和氏璧來。過去孟明視欺騙了晉國,商鞅欺騙了魏國,張儀欺騙了楚國,如今,我不願大王再背上欺騙趙國的壞名聲,所以先把玉璧送回趙國。算我欺騙了大王,就請大王治我的罪吧!”秦王和大臣們聽罷,十分憤怒,但藺相如所說句句屬實,無可辯駁。看看藺相如毫無懼色的樣子,也無可奈何,即使殺了他,也屬無用,反落下個惡名,不如放了藺相如,倒顯得秦國寬懷大度,用意並非詐取趙國的玉璧。就這樣,藺相如“完璧歸趙”,既保全了趙國的玉璧,又未給秦國落下把柄,還給趙國贏得了一個好名聲。藺相如也因之聲譽鵲起。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謙讓制勝的政治家(3)

但秦國並不能因為趙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