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1 / 4)

漢二年(前205年)八月,魏王豹踞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反漢歸楚,威脅漢軍側翼。劉邦先派酈食其遊說未成,即命韓信率軍進攻。九月,韓信突襲安邑,生擒魏豹,滅魏國。安邑之戰,漢魏兩軍使用的兵力不大,是個規模比較小的戰役,但是對當時戰局則起了極大影響。漢軍憑著佔領魏屬的河東、太原等郡,可以經略趙代,進攻燕齊,形成從北面包圍楚國的優越戰略態勢。漢軍統帥韓信於安邑之戰中,採用了與對三秦作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同樣的詭詐手段,又一次成功地獲得了全戰役的徹底勝利。韓信用一部兵力陽渡臨晉,主力暗渡夏陽的手法,引誘輕舉妄動的魏豹,把主力調集到蒲坂以西地區,造成了魏王豹的錯覺,巧妙地掩護了自己渡河的真實意圖,使數萬大軍順利渡河成功。漢軍渡河急進,奇襲安邑要地,一戰全殲敵人,突出地展示了韓信軍事指揮的卓越才能。漢二年九月(前205年),魏王豹率軍迎擊,但遭到大敗,魏王被俘虜,劉邦令其為將助守滎陽。

安邑之戰後,劉邦繼而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少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建議,給韓信增兵3萬,開闢北方戰場,以消滅楚的羽翼,實現對楚的戰略包圍。

同年閏九月,韓信首先破代國,生擒相國夏說。代亡。漢三年(前205年,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十月,韓信、張耳率領漢軍越過太行山,與楚的羽翼趙國戰於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南),韓信一反常規,背水設陣,大敗20萬趙軍,斬殺趙軍主帥成安君陳餘,生擒趙王歇。一舉滅亡趙國。隨之採納趙國降將李左車建議。乘勢不戰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國。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程序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域性上漸獲優勢。即消滅了北方戰場上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了聲勢和前提。併為東進擊齊鋪平了道路,從而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戰役規模的戰爭,但卻有著戰略性質的地位。與此同時。劉邦亦親攻趙。漢將靳歙兵出河內,擊趙將賁郝於朝歌,破之。又隨劉邦進擊安陽以東,下七縣;別將攻趙軍,虜兩司馬,得趙軍二千四百餘人。接著劉邦對趙之邯鄲發起進攻,破趙軍,攻下邯鄲。漢將靳歙破趙軍於平陽,攻下鄴。這樣趙國悉平。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漢王立張耳為趙王,拜韓信為相國。三年六月,劉邦再敗滎陽,入趙,收韓信軍,令韓信收趙兵未發者準備擊齊。韓信滅趙後,陳兵燕境,燕王臧荼迫於漢軍兵威,加入漢方對楚作戰。

漢二年(前205年)四月,漢軍於彭城戰敗後,劉邦為擺脫被動局面,爭取張良“聯絡英布,重用韓信、彭越”的方針,派隨何遊說九江王英布,以達到分散並牽制了楚軍的目的,減輕劉邦正面戰場的壓力。漢三年(前205年)十一月,劉邦在正面對楚作戰的同時,遣謀士隨何遊說九江王英布叛楚歸漢。英布據有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二郡,具有相當實力。英布歸漢,項羽側翼危急,忙遣龍且進攻九江軍。英布戰不力,九江國悉為楚有,且家屬亦盡為項聲所殺。英布從隱蔽小道逃歸漢國。英布逃漢後,見劉邦,劉邦接見時非常無禮,以致英布十分後悔為漢,幾欲自殺。但至劉邦為其安排的住處後,見與漢王宮室規格一樣,十分高興。之後漢王益兵英布,令其行收九江。

漢二年(前205年)四月,漢軍於彭城戰敗後向西潰退,彭越把他攻佔的城池又都丟掉,獨自帶領他的軍隊向北駐守在黃河沿岸。漢三年(前204年),彭越經常往來出沒替漢王遊動出兵,攻擊楚軍,在梁地斷絕他們的後援糧草。漢三年九月,劉邦採用郎中鄭忠之策,派將軍劉賈、盧綰將卒二萬人、騎數百,由渡白馬津,進入楚地佐助彭越。漢軍與彭越聯軍燒掉楚軍積聚的糧草,楚軍乏食。楚軍回擊劉賈,劉賈堅守不出不與楚軍交戰,與彭越互相呼應。漢四年(前203年)冬,楚軍和漢軍在滎陽相持,彭越攻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座城邑。項羽知悉後,就派曹咎駐守成皋,親自向東收復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歸復楚國所有。彭越於是率軍北上谷城。漢五年(前202年)秋,楚軍向南撤退到夏陽,彭越又攻克昌邑等二十多個城邑,繳獲穀物十多萬斛,用作漢王的軍糧。

韓信自立為齊王,並拒絕項羽的拉攏,自己坐鎮齊地,命灌嬰直接擊楚。灌嬰率漢軍首先進攻楚的魯地,大破楚將薛公杲於魯北。南下再破薛郡長,攻博陽,進軍至下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