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2 / 4)

奪取取慮、僮、徐等縣。接著渡過淮河,進至廣陵(今江蘇揚州),盡降楚之城邑。項羽很快派項聲、薛公、郯公奪回淮北。灌嬰回師復渡淮,在下邳大破項聲、郯公軍,斬薛公,奪取下邳。接著追擊楚軍,破楚軍於平陽(南平陽,今山東鄒城市),回師還攻並佔領彭城,虜楚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酇、蕭、相。攻苦、譙,再次俘獲亞將周蘭。灌嬰平淮北後,與劉邦軍會師於頤鄉(位於今河南鹿邑縣)。

漢四年(前203年)八月,楚軍糧盡,項羽被迫議和,劉邦亦未能調來韓信、彭越援軍,於是雙方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和約定立後,劉邦派使者至楚營請求放還劉邦家屬。先是陸賈等人,但都一一遭到拒絕。後來侯生往使,成功說服項羽放還劉邦家人。劉邦拜侯生為“平國君”,但侯生受封之後即隱退。

漢四年(前203年)九月,項羽遵約東撤,劉邦亦欲西返。張良、陳平認為“漢有天下太(大)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劉邦追楚軍至陳下,大破利幾、鍾離昧的楚軍。陳下之戰後,漢五年(前202年)十月,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按兵不動,未如期會師,遭楚軍早擊,大敗,被迫堅壁自守。但是楚雖有固陵之勝,但已是強弩之末。十一月,楚鎮守東南的大司馬周殷背楚為漢,以舒屠六。隨劉賈至壽春,進圍項羽於垓下。劉邦退守固陵後,採納張良建議,分別給齊王韓信、魏相彭越承諾“併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許以割地封王。漢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果然調集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淮南王英布、劉賈等各路大軍40萬人,以韓信為最高統帥,以並本部20萬人共計60萬大軍,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於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虞姬)和之(參見霸王別姬)。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是夜項羽率800餘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後劉邦方才發覺,遂派灌嬰率數千騎兵追擊。楚軍渡過淮河後只剩下百餘騎,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時因迷路,問路一田父,田父誆騙而左行,結果陷於沼澤,致使漢軍追上。至東城(今安徽定遠縣境內)時,僅剩下28騎,項羽自度難以脫身,卻依然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逃至烏江(今長江,位於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時,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垓下一戰,劉邦全殲楚軍,獲得最後勝利。項羽敗亡後,楚地陸續平定,最後唯原項羽封地魯不下,漢軍乃以項羽頭示魯,魯遂降,楚國至此全部平定。楚漢戰爭末期,屬楚國陣營的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先後歸附漢王劉邦,唯臨江王仍不聽命。漢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漢軍又攻破臨江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俘虜項羽所立的臨江王共尉。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正式稱帝(即漢高祖),建立了西漢王朝。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趙佗上表稱臣。至此,天下歸於一統。(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薄姬 (求點推收賞評)

當朝天子漢文帝當然不是想著楚漢之爭的那些事情,當朝天子漢文帝心裡面想的是他母親薄姬的一些事情。

薄姬(?―前155年),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嬪妃、漢文帝劉恆的生母。劉恆即位,尊薄姬為太后,史稱薄皇太后。

原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韓信擊敗之後,薄姬被召入漢宮,但入宮一年多,卻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約定說:“我們三人之中誰先富貴起來,可別忘記大家啊!”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後受到漢王寵幸。前203年,兩個美人侍候劉邦時,相見笑說與薄姬初時的約定。劉邦問起當中因由,兩人俱以事實相告。劉邦心悽然而憐惜薄姬,當晚召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