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可怕的地方。
然而今日看來,此事絕非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簡單,倘若真的是什麼神魔之物,那這二十年來不可能沒有任何特異的事情發生。既沒出現過什麼神靈降世的吉祥之事,也從未有過離奇慘死的怪事發生。
由於九隆當初編造那套神龍的謊言,因此整個哀牢國都以神龍作為至高無上的信仰。身為一國之君的他自然不能表露出對此事不屑一顧的態度,為了做足表面功夫,他特意安排了守衛數十名,在整個神龍山下輪流站崗,以此來證明此地的尊貴和不可侵犯性,並能很好的顯露出他對龍神的崇拜和敬仰。
此外,為避免有祭拜者誤闖禁地看透了玄機,他在接任後的第一年就頒佈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法令:凡前去朝拜龍神者,最多隻能在半山腰的位置祭司禮拜,全族上下只有在他的帶領之下才能接近遺蹟,違令者,殺無赦。同然,他所派遣的那些守衛,也同樣是把守到半山腰的位置就止步不能上前了。
這十幾年來,如果神龍山上的石碗有什麼離奇的事情發生,無論是國中子民還是終日守在山下的兵丁,不可能無人察覺無人知曉。在那個對於國人來說極為敏感地帶,只要稍有半點風吹草動,必然會驚動全國上下,這樣重要的訊息,他又豈會有全然不知的道理?
如此推斷,那神龍山上的石碗應該依然平靜無恙地躺在那裡,與神靈鬼怪無半點關聯。若果真如此,那麼那隻石碗所擁有的力量就應該想辦法開發出來才是,假如能借助到那石碗的神力,說不定自己就能反轉局勢,利用這種特殊的力量增強自己軍隊的實力。
他在心中思量了一番,暗暗定下了一條計策。隨後便喚來親信一名,悄悄交代給了他一件極為秘密的任務。
第二百二十六章 密令
九隆王讓那親信即日動身,前往神龍遺蹟所在的神龍山走一趟。這次的任務極為隱秘,除了他君臣二人之外,決不可對第三個人提及。
具體的任務內容倒是並不複雜,只是讓那親信想辦法潛入到聖地的中心,也就是那山頂上發出綠光的位置。如在發出綠光的洞中發現有什麼事物,大可不必驚慌,將那發光之物裝在器皿之中帶回到此處,至此就算大功告成了。如在上山途中遇到看守兵丁的阻攔,不要與之對話說明來意,直接殺了便是,此番殺人的權力是本王授予的,絕不會有人對你追究責任。
那親信本是勇冠三軍的一名勇士,戰爭期間,此人殺人如麻,不計其數。如今戰亂暫且平息,故九隆王便將他調來作為自己的貼身侍衛,日子長了,兩個人之間多多少少也增進了一些默契和情誼。九隆之所以讓此人前去辦理這件隱秘之事,一來是因為此人對自己忠心耿耿,絕不會對外洩露半點機密。二來則是因為他的身手不凡,在上山途中免不了要殺死幾個看守的兵丁,由他出馬,那些兵丁自然是攔不住他的。
那親信聽完九隆王的指令,當即躬身領命。但他心中畢竟有太多的問題得不到解答,不免一臉迷茫地望著九隆想要得到此等做法的真實用意。
九隆看出此人心存疑慮,畢竟那神龍遺蹟乃是本族中人從不敢貿然侵犯的崇高聖地,讓他以潛入盜取的方式對待聖地,這難免會對其心中造成極端的壓力。
於是他微微一笑,將自己早已想好的一套謊言給那心腹之人講了一遍。他告訴那人,自己乃是龍神的子孫,靈魂與龍神互有交融。日前他偶有所感,神龍山上的秘寶有一些破損,需要拿到山下來進行修復。那神龍山頂的中心有一處極小坑洞,內有一物,乃是神龍身上的一片鱗甲。整個哀牢王國的命脈就存乎於這片小小的龍鱗上面,此物若是徹底損壞,全族的命脈都將倒轉,這十幾年來大好氣運也將就此終結。他之所以讓心腹之人暗中取回龍鱗,那是因為他心有顧慮,生怕這等訊息走路之後會引起國人的恐慌。他這樣偷偷摸摸地行事,也的確是替子民著想,這份苦衷也只有對自己的心腹之人傾訴了。
九隆是龍神子嗣的傳說已經流傳了近二十年之久,不僅是西南夷地區路人皆知,就連中原人也開始有所耳聞,那親信本就是哀牢一族的子民,對於此道自然是深信不疑的。此時聽九隆如此一說,那人不僅沒有產生任何懷疑,反而對九隆的仁愛之心感動無比,同時也為自己能得到這份榮耀至極的任務而感到興奮和光榮。他立即打消了所有顧慮,知道修復命脈秘寶這等事情半點都遲緩不得,隨後他便收拾行裝,並刻意攜帶了幾把利器,辭別九隆王后,便匆匆出城而去了。
九隆王坐在殿中捏指掐算,按此人騎乘快馬的腳程,如事情進展的順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