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
可見,盜墓賊也很幽默。既想偷盜又怕遭到報應,但古墓裡的財富多得讓盜墓賊饞得直流口水。這也就是古墓屢屢被盜的原因,特別是皇帝陵墓,往往引得盜墓賊趨之若鶩。劉秀原陵所在的邙山上,諸多帝陵和數以萬計的古墓都被盜墓者盜過。而在董卓之前,大都是“個體”盜墓者光顧原陵。據說東漢末年,有個盜墓賊來到邙山,經過多方窺探,瞭解到原陵右側鐵謝村有個謝家磨坊,有一張絲籮可以幫助人開啟劉秀墳。盜墓賊花盡了積蓄,買來絲籮。將分土劍往墳上一插,坐北面南,墓道赫然出現在眼前。
他又將絲籮往青石墓門上一掛,只聽得一聲響,雕刻著天龍、金獅的寬厚的大門慢慢地開啟了。盜墓賊小心翼翼地走進去,只見劉秀正坐燈下,聚精會神地看書。劉秀聽見聲響,抬頭一望,看到了盜墓賊正毛骨悚然地站在那裡,就問道:“啊,你來這裡做什麼?”
盜墓賊不好直說是來盜墓的,搓著手想了半天,才低聲道:“鄙人怕皇上久臥心悶,想開門送來分土劍,讓您上去走走。”
劉秀望著他,沉思一會,指著身邊的一個石凳說:“嗯,那就把劍放那吧!”盜墓賊極不情願地放下分土劍正要退出墓道時,劉秀想了想,忽然道:“且慢,你來看朕,為答謝美意,送您一隻盒子。且記,不出墓道,不能急於開啟。”
盜墓賊頓時來了精神,接過寶盒轉身就走。出了墓道,心想:皇帝贈物,貴如瑰寶,若要賣掉,平生定能榮華富貴。
心想之下,他就美滋滋地開啟寶盒,猛聽得一聲響,一條金龍從盒子裡飛出,頓時大雨傾盆,金龍盤旋片刻,就飛入天空無影無蹤了。盜墓賊嚇得面如土色,每跟人談起此事,都心有餘悸。從此再也沒人來挖掘過原陵。
即使是那些冷森的盜墓傳說,劉秀的形象都是溫文儒雅的。原陵中的皇后陰麗華在歷史上很有名氣,一是漂亮,二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劉秀與陰麗華之間的感情久而彌堅,從人間一直延續到了地下,再加上與陵中另一位皇后郭聖通的悲歡離合,這位皇帝的痴情與仁厚之心,往往讓人心生崇敬。許多年後,他們的兒子漢明帝拜謁原陵,做了一個美麗的夢,他夢見父母在陵畔漫步,恩愛之情一如自己從小就熟悉的景象。從夢中醒來後,五十歲的漢明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淚流滿面。原陵這段美麗的愛情傳說一直流傳至今而經久不衰。
終究逃不出董卓的魔爪
先讓我們把那些傳說放在一邊,雖然它們很優美動聽,並且解釋了我們至今無法解釋的事情。但它畢竟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應該是這樣的。
57年,劉秀死後下葬,奕宏之子奕鰷是復土校尉,主管葬事,率人將土填入墓穴中,為這座陵墓服務的司空馮魴被後來的漢明帝封為楊邑鄉侯,食三百五十戶。64年正月,陰麗華皇后病逝,同年二月,和劉秀一起合葬於原陵。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第一個傳說裡,在那個傳說中,漢明帝聽了劉秀的話將其葬在了黃河裡。可事實卻是,漢明帝終究沒有聽劉秀的話。
在西漢時,由於各個帝王都倡導大國風範,所以皇帝陵墓都修建得奢華之極,而皇陵遭到盜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只有漢文帝堅持薄葬,繼任皇帝景帝依詔辦理,所以西漢末年也只有漢文帝的霸陵保持完好。
劉秀崇尚節儉,主張簡葬,生前他就下過詔:“現在建陵佔地不要越過二三頃,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可以了。但願朝代更替以後,我能與丘隴同體。”
臨終前,他不放心,又再次下遺詔強調:“我在世時無益於天下平民百姓,喪葬時應像文帝那樣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銀、銅、錫等貴重物品作陪葬,要因山為陵,不起墳堆。各地刺史及其他官吏要忠於職守,不要來京奔喪,也不要派人遞送弔唁奏章。”
但漢明帝卻沒有執行先父遺訓,隨葬寶物應有盡有,終被董卓盯上,進而挖開了原陵。所以曹丕才說:“原陵之掘,罪在明帝。”
漢明帝不僅僅在這上面浪費,每當正月、八月,他就率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王大夫、外國朝者侍子、郡國重臣到原陵舉行祭祖儀式,緬懷先帝功績,寄託哀思,乞求先帝庇佑、恩賜。浩蕩的祭拜隊伍的確讓劉秀泉下難安。
正是由於建築宏偉、陪葬珍寶奇物無數,原陵才在東漢末的董卓之亂中,被列為首先盜掘的帝陵。董卓對東漢的歷史很是瞭解,所以,當他掌握軍隊後,就派出呂布挖掘北邙山上的皇陵,無論西漢還是東漢,都挖了個遍。原陵就在這位軍閥的無恥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