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這就是我們上面提到“不做記號不做高丘”的曹操的臨終遺言。在遺令的最後,曹操還提到了銅雀臺,他吩咐他的妻妾們,在銅雀臺的公堂上安放一張六尺大床,掛上靈帳,並供上乾果祭品,逢到每月的初一、十五的上午,向靈帳奏樂歌舞。同時,遺令還囑咐他的群臣,“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後人便依據這篇遺令裡所說的內容,以銅雀臺為中心,尋找曹操的陵墓,但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未果。

這封遺令雖然不能幫人找到真的曹操墓,但卻解決了一件事:徹底否定了“七十二疑冢”的存在。在這篇遺令中,曹操明確規定他的壽陵需要建在西門豹祠的西原上,“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也就是說,陵墓必須建在地勢高的地方,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種樹,沒有任何標識。這樣看來,臨漳、磁縣境內的“七十二疑冢”,卻是人工封土堆積而成的,這些墓冢,小的高數丈,大者則高數十丈,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其中一座叫申莊鄉的天子冢,其封土長九十米,寬八十米,高四十米。這顯然不符合曹操所規定的形制。

否定“七十二疑冢”最堅定的當然還是盜墓者,民國初,有人盜掘了諸多疑冢,疑冢內多有墓誌,均系北魏、北齊時代王公要人墓。有一座是齊王陵,還有的是齊獻武帝第十一子高陽王浞墓。一碑額題曰:“墓主為齊王四叔”。

諸多考古學家都證實了曹操疑冢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並指出其確切數字也不是七十二座,而是一百三十四座。在古人看來,七十二隻是個概數,非實指。因此“七十二疑冢”,僅舉大數而言,說明曹操疑冢之多。但是,曹操墓的確不在這“七十二疑冢”裡。

那麼,銅雀臺之地呢?成書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彰德府志》,在一幅描繪詳細的臨漳縣圖上,在位於銅雀臺正南五公里的靈芝村處,清清楚楚地標著一座“魏武帝陵”。讓人驚詫的是,這座“魏武帝陵”的南面,居然緊鄰甄后朝陽陵!

甄后是什麼人?據史料記載,乃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文昭,也就是曹操的兒媳。這就更讓人不得其解了,公公和兒媳婦的墓居然在一起!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哪裡去了?曹操玩得再瘋,也不至於向這一諱莫如深的傳統道德挑戰吧!

我們把目光放到建安九年(204年),這一年,曹操攻破了袁紹的府邸所在地——鄴城。他兒子曹丕仗劍衝入袁府,只見正堂上,一個女人披散著頭髮,伏在袁紹妻子劉氏的膝蓋上啼哭。他覺得很奇怪,大家都去逃命,而這個女子卻在哭泣。於是叫人讓這個哭泣的女人抬起頭來,讓他看一看。這一看,曹丕張著的嘴就再也合不上了。

如你所知,此女子不但國色天香,還有一種別的女子所沒有的氣質,可以說,曹丕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女子。據說,他把這個女子帶回住處時,曹操也看到了。男人的審美往往都差不多,曹操自然也喜歡上了這位有傾城之貌的女人。

可終究此女子還是嫁給了曹丕,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她頗為得寵,但曹操一死,曹丕立即就冷落了她,最後下詔賜她以毒酒,令她自殺。這是一個謎。但略有點想象力的人就能猜到,此女子一定和曹操有關係。而這段歷史上的公案,有關文獻也只是點到而已,真實情況誰也不知道。《三國志》的註釋者裴松之認為,曹丕做皇帝不但不立甄氏為皇后,還殺掉她,是“事有明審”,事情已是十分明白的了。那些編撰《彰德府志》的老學究們,則公開認為曹操與甄氏公媳之間有曖昧隱私之事,所以在繪製縣圖時,把公媳兩人的陵墓畫在一起了。這可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假設曹操的墓就在這位女子附近。這種假設承認了曹操的私情,也承認了曹丕對父親給自己戴綠帽子的認可。

可是,假設終究不敢成立,因為曹操墓是否在那裡,沒有人拿得出證據證實。

*********************************

閱讀‘何木風’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們為什麼沒能成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類解讀:亂五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曹操陵在漳河底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