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皆事關天下。

溫卿,中書省設立那麼多人不是用來擺設的。

像六名中書舍人,皆是千中選一的能才,讓他們對一事發出一種聲音,非朕本意。

朕多次說過,以一人之能決天下之務,錯謬居多。

你要讓中書舍人不受旁人干擾,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才是發揮了他們的作用。

‘五花判事’雖是古制,畢竟是前人的經驗,不能輕易棄之。

從今日開始,要恢復‘五花判事’之制。”

溫彥博今日進入太極殿,本來一團高興,不曾想當了一回靶子,有點驚慌失措,他鎮靜了一下說道:“臣遵旨。

中書省今後每擬詔敕,定當按‘五花判事’原則辦理,努力使詔敕完備無漏洞。”

“這樣就好。

詔敕擬發之前,中書省及門下省可以充分修改,將諸事想細做細,不得有任何疏漏。

今後再授任中書舍人等職時,人員來源不能拘於文筆好的書生,最好是有著中央與地方理政經驗之人。

太極殿日勉群臣 風陵渡夜訪旅客(5)

這樣,他們對所擬詔敕的施行會有實際經驗,不至於望文生義與實際脫節,便於尚書省進行操作。

玄齡、如晦,詔敕既成就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須不折不扣地施行,你們要謹記此節。”

房玄齡和杜如晦躬身領旨。

李世民讓溫彥博、王?、房玄齡、杜如晦退回班中,轉對眾官說:“朕即位之初,詔百官可以上疏言事,當時眾卿紛競上疏,蔚為大觀。

朕每書必讀,並將重要者粘於殿內照壁上,以備不忘。

朕之心力有限,若想大治天下,須靠眾卿一起努力。

上疏中所言之事,皆是衷心所言且切中利弊,朕依此改正,果然收到效果。

然今年以來,眾卿上疏漸少,查殿內照壁上所粘之書,所剩無幾。

眾卿,想是你們居官之累,近來沒有閒暇時間再上疏了吧?”

群臣皆聽出了李世民話中的揶揄之意,殿內一時靜寂,無人敢接腔。

李世民立起身來,在御臺上來回踱步,然後說道:“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

天下喪亂,莫不由此。

朕明白此節,才虛心納諫,極力鼓勵眾卿盡情極諫。

朕有此胸懷,則你們能否舉諫言,就看你們是否勤奮。

朕以為,近來上疏不多,緣於眾卿以為現在諸事漸順,因而懈怠。

魏卿,是不是這樣?”

魏徵出班奏道:“陛下今入太極殿對臣下的訓誡,臣以為很有必要。

陛下多次說過要居安思危,則臣下在辦好自己事兒的同時,更要查時政之缺失,隨時舉諫。

如此,才能提高辦事之效率,並能實現清明之政治。

至於陛下說臣下懈怠,臣不敢苟同。

僅上疏而言,陛下即位之初百事待興,為臣者能提出許多建議,經陛下披閱得以化解。

現在隨奏隨辦,事兒漸少,亦屬正常。

陛下,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懷忠直而不能言,疏遠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懷祿之人慮不便而不敢言。

只要皇上能虛懷若谷,導人諍言,相信人臣定能上疏。”

“這一點朕能做到,然你們也要有所表示。

褚卿,年底對百官考課之時,要將其上疏與否作為一項考課內容。

眾卿,你們須常常上疏言為政得失,不拘你分內分外的事兒。

對你們的奏章,朕必逐句披閱。

當然,朕不求數量,你們不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須有真知灼見最好。”

李世民的這番言語,宛如一陣風,颳得百官心裡皆懷心事。

魏徵等人滿腹才具,能夠隨時舉諫,那一幫武人則愁眉苦臉,他們不通文墨,上陣廝殺還行,讓他們寫文章提意見,確實難為了他們。

常何那日下朝後回府,悶悶地坐在堂上不發一言。

他現任親勳翊衛中郎將,為四品武官,亦在上疏言事者之列。

惜其幼時讀書不多,十六歲即從軍,此後南征北戰多歷廝殺,難以和書本兒結緣。

李世民即位之後,常何未有片紙上奏,今日他聽了李世民訓誡,覺得再不上疏,委實不像話。

然自己墨水太淺,又能寫出什麼呢? 常何在那裡直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