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3 / 4)

小說:新世界1620 作者:懷疑一切

站在街邊,緊張地在一隊隊走過計程車兵中間尋找著熟悉的面孔。那一個個走過的面容上,都表現出一種奇怪的麻木和落寞。

“這位先生,請問斯科特上士在嗎?”還沒學會漢語的布倫達也沒看清楚。就攔住了一位華裔士兵。

對英格蘭語一無所知的華裔士兵一愣,看看身邊的戰友,搖搖頭。就走開了。

布倫達又連續問了好幾個歐裔士兵,但運氣很不好,對方都不懂英格蘭語。

“對不起,先生!請問您認識斯科特先生嗎?”

眼前計程車兵隊伍似乎馬上要走完了,還沒有出現斯科特的身影。布倫達終於又拉住了一位歐裔下士,焦急之中連聲音都有點發顫。

喬納下士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歐裔女子,終於想起來對方是斯科特在百慕大認識的人,於是回頭用嘴努了個方向:“斯科特上士腿上負了傷,前幾天還沒啥,不過昨天晚上好像有了變化。哦,醫護兵說是發炎,已經抬進鎮醫院了。”

“謝謝您!謝謝!”布倫達趕緊連連鞠躬,然後提著裙邊就朝鎮內醫院跑去,引起了一眾士兵的好奇。

去年末才成立的國營醫藥集團下屬抗生素生產實驗室。在獲得了來自東方的發黴物後,終於在1月份獲得了每毫升培養液100萬單位青黴素的高產青黴菌株。

但規模化生產青黴素,其難度將遠遠高於實驗室。清潔的空氣供應、恆溫的生產環境以及複雜的養料投放、成分分離萃取與提純裝置,每一樣都是17世紀青黴素生產的巨大門檻。

在呼叫一切能夠利用的現代裝置後,青黴素生產車間依然只能叫做“抗生素生產實驗室”,它的規模其實只是比以前的醫藥研究所抗生素實驗室大了些而已。所能擁有的生產提純條件。只是達到了月產600萬單位的能力,也就是300支純度在25%左右的2萬單位青黴素粉狀針劑,但它們的生產成本,卻每支高達10美元!

如今,超過200支珍貴的青黴素針劑被調到了西點鎮,若干曼城市國立醫院的醫護人員也臨時緊急轉到西點鎮醫院,甚至還包括一名抗生素實驗室的工程師負責臨床指導。

對於輕傷感染者來說,一支的用量就能獲得極好的效果。但對於鄧劍這樣的腹部重傷感染者來說,用量就多了些,而且因為還涉及到高難度的手術,所以只能轉移到曼城市國立醫院治療。

近百名輕重傷員擠滿了西點鎮醫院的每間病房,部分傷勢較輕的還不得不在走廊裡臨時安置。至於西點鎮本地的病人,則知趣地搬回家住。

早在一週前就大腿負傷的斯科特,終於在返回西點鎮的船上發起了高燒。戰地的泥濘潮溼環境下馬虎處理的傷口已經開始發炎潰爛,倘若回到歐洲,恐怕是截肢都無法挽回性命的。

病床上,動過腿部傷口清理手術的斯科特還在昏迷,額頭上的毛巾已經換了很多次,但高燒依然。大災難後有限儲存下的幾隻醫用溫度計顯示,斯科特已經高燒超過了41度。

皮試還算幸運,提純不夠的青黴素終於注射進士兵的身體,現在人們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第二天對方是否退燒。至於什麼時候醒來,則是那些培訓不足一年的醫護人員所不能把握的了。

戰場上堅定指揮戰鬥、親自手持軍旗呼喊的斯科特,此時就好像睡著了一樣,沉沉地躺著,只有被子下微微起伏的胸膛,才能看到一絲生命的氣息。

布倫達也靜靜地守在床邊,每過十分鐘,就換下士兵頭上烘熱的溼毛巾,然後又把毛巾在放進一旁的水盆裡泡著。

就這樣,整整一夜,布倫達守在斯科特的床前,千篇一律地重複著換毛巾的動作。

夜裡九點過,程大熊護送珍妮返回了曼城市南區的某個高檔社群。珍妮緊著毛裘心不在焉地走在前面。停住了腳步,程大熊則落後幾步。

“珍妮,你今天好像有心事,有一段歌詞唱錯了。”

快要走到珍妮家的時候,程大熊趕上幾步,將珍妮輕輕拉住了。

“我不是很熟悉這首歌。”珍妮趕緊點頭,一邊偷偷看著一邊的家門。心裡有點緊張。

“這段時間,你一直有點不在狀態,是不是身體不舒服?”程大熊捕捉到這個細節。於是笑著指了指不遠的房門,“早點休息吧,明天雖然是週六。但還有一場播音彩排要進行。”

說完,程大熊自己朝來路返回,一邊還掏出香菸點上。

“程先生,謝謝你的照顧!”

突然,珍妮第一次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