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邊繡花衣裙脫下來,疊整齊後用原來的包袱包好,輕輕地放在鑲滿花鳥的舊箱子裡,仍然穿上那件補滿補丁的深藍色舊衣服。然後,把從集市上買回來的月餅和自家園子裡產的杏子擺在院子裡。這時,石蛋兒才知道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娘每年都是這樣,把相同的兩樣東西擺在相同的地方。明亮的滿月高懸在空中,杏子樹下是婆娑的影子,院子裡靜的出奇。娘幹完這些事情,坐在堂屋前,把石蛋緊緊地摟在懷裡,望著遠處的星星,淚水掉了在石蛋兒的臉上。
石蛋兒出生的村子是古老而美麗的家園。面對的是太行山餘脈的山腳,巍巍的小五臺山高聳入雲,處在太陽昇起的方位。北面的流壺河從西流向東方。村的南面是萬畝良田,谷黍稻麥、各種雜糧都可耕種,村的東邊有大片的杏園和菜地。只要蒼天惠顧,遇上風調雨順的年頭,村民們就會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但是,這裡卻是“十年九旱”,富足美滿的日子往往要大打折扣。於是,這裡的人們對老天爺有更多更大的抱怨。他們抱怨上蒼有眼無珠,不把更多的財富和運氣賦予他們,而給予他們的是貧窮和落後,還有更多的愚昧和無知。儘管如此,他們祖祖輩輩還是勤勞地耕耘著這片土地,期待著大自然的恩賜和惠顧。他們看到的烏雲不是黑暗,而是傾盆大雨澆灌的淋漓至盡,以及雨水滋潤大地的氣息和禾苗絀壯成長而帶來的鼓舞和希望。
石蛋兒的爹不是這樣的人。他像他的祖先一樣,看不起老老實實的莊稼人。在他看來,手上有老繭,腳上有牛屎的種田人,只是大地的奴隸和痴呆的兒子,而自己是這塊土地天生的的主宰和老爺。石蛋兒爹的爹,靠著祖上“把持地方”而積累的財富,在村子裡蓋起了九進院的起脊大院。那時,他的祖上有良田百傾,騾馬成群,牛羊遍地,是遠近聞名的財主。這座明清風格的建築成了這塊土地的代表和標誌。到了石蛋兒爹這一輩,家裡設了私塾,讀了幾本〈名賢集〉、〈烈女傳〉,比起他的祖先更有計謀,在地方上“橫行霸道、盤剝百姓”的手段更陰毒。此時,戰火把一位聰慧賢淑的青年女子送到石蛋兒爹的手裡,石蛋兒的爹終於結束了近半個世紀的光棍生活。而這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女人則掉進了萬丈深淵。在石蛋兒爹古稀之年的春季,石蛋兒娘懷上了石蛋兒,另一個春天還沒有到來,石蛋來到這個世界。此時,石蛋兒爹流盡了最後一滴壞水,看著嗷嗷待哺的小石蛋兒,石蛋兒爹躺在病榻上,喜悅掩蓋了他的痛苦,難於言表的無奈卻煎熬著他,他把石蛋娘叫到床前,寫下“霍司業”三個歪歪扭扭的字,隨後白眼向上一翻,駕鶴西遊去了。石蛋兒娘知道,石蛋兒爹一生最大的希望是做更大的官,也像自己的祖先一樣,掠奪更多的財富,騎在人民頭上,呼風喚雨,橫行霸道。可惜,蒼天並沒有讓他如願以償。在鄉長這個位子上混了三十年後,他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小石蛋兒的身上。臨嚥氣的那一刻,遊絲般的氣息在他的嗓子眼裡蕩來轉去,他太留戀這個世界了。看著美貌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兒子,他更牽掛的是兒子,希望美妻和他同去。兒子則應該好好活著這個世界上而繼承他的業績。可是,他做不到。他希望小石蛋兒比自己有更陰險的手段,不希望像石蛋兒娘那樣慈祥而沒有任何伎倆。他更擔心小石蛋兒沒有自己那麼陰毒而把握不住世事的火候。當然,他更希望小石蛋兒風平浪靜地踏上人間的仕途,而仕途向他的兒子敞開寬廣的大門。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想來想去,他不得不嚥下最後一口氣了。此時的石蛋兒娘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華,同樣揹負著罵名,當美玉和卵石混雜在一起的時候,誰又仔細去分辨呢?面對這樣的家境,她擔心小石蛋的命運和前途,也許這就是她每到中秋落淚的原由吧。
石蛋兒娘出身在南方某小鎮一個“耕讀傳家”的家庭裡。父母親都是忠厚老實的莊稼人。閒暇時,帶領子女讀書寫字,教習詩詞文章和天文地理。靠自己的知識和勞動建立自己的家園。硝煙吹散了她和父母美滿的家庭,也吹散了她的夢想。當她經過數月的顛沛流漓之後,毫無目的地來到這個與南方小鎮比起來十分破敗的村落。這裡的人是那麼自私和吝惜,而石蛋兒爹又是那麼野蠻、粗暴和無知。當石蛋兒爹將她從昏迷中呵斥醒時,蒙然間看到了她的美貌。一次普通的宴會,一個破舊的花轎,幾個肥頭大耳、尖嘴猴腮和幾聲喇叭的嗚嗚聲,就把石蛋兒娘娶到家裡。幾十年裡,石蛋兒娘受盡了石蛋兒爹的蠻橫和蹂躪。石蛋兒爹除了與那些狐朋狗友們無休止的糾纏外,就是與縣裡鄉間那些“紳士”們說不清的瓜葛了。經常是官場、酒場、賭場和舞場,還有難於言表的其他場所。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