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畫並沒有刻意的精描細繪,卻處處透著光彩,全憑賞畫人的一雙慧眼來領略他的畫作裡的精神實質。時光過去多少年,有哪一位高人能具體說出畢加索的哪一副畫的主題和中心呢?這樣說,也許是餘不會寫字,還要藉著外國人的事情來搪塞大家。不管有沒有中心和主題,但有一點必須說明白,那就是歷來文筆大家寫字,都要講究人性問題,即人的本質屬性問題。餘以為,人都有他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兩個方面。再好的人有他做錯事的時候,再壞的人也有他善良的一面,這符合辯證法。但人對酒色財氣的追求和永不滿足的慾望是絕對的,特別是人的地位和環境發生突變的時候,人的佔有慾會更突出的表現出來,把握不好就會瘋狂。不然還要搞精神文明建設幹嗎?寫字自然要把握住這一個基本原則。要客觀公正的描繪每一個文章裡的人物和他的所作所為;儘量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事物的本質。話是這麼說,這是一件很難的事。餘試圖寫幾個字,多少次膽怯,多少次衝動,不是怕說錯話,就是擔心寫字水平有限。總而言之,不敢蹬大雅之堂。經朋友的鼓勵,這次終於有了勇氣,把看到的事整理篩選後,抄在紙上,不過破費些紙張和墨而已。前面說過,餘寫字不得要領,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也是心有餘而力所不及,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所以,寫的字也沒有中心和主體,更沒有生活原型,更談不上寫哪一個人和他的具體事情。只是雜亂的羅列一些個別現象,粗略地勾勒數個臉譜和景物,也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男歡女愛的描寫,更沒有羅曼蒂克,只有男女共同命運的悲情和參雜更多社會因素的男女苟合;甚至連人物對話也沒有,那是餘怕他們把話說過頭,使他們的行為會更直白,多少留些體面而已,不然,“褌子不存,自羞還可,大家難堪”。這樣寫,或許連大概也看不清楚,全憑讀者觀後自我揣摩,以求挖耳去塞之效。若有偶合,不必對號入座。這是餘的一點小小願望。其他不敢奢求。
目前,國家提倡和諧社會。國家興旺發達,匹夫有責。螻蟻尚可培土,何況餘乎?事情往往與初衷相反,餘說話原本口吶,寫字也不會流暢,懇請各位諒解。不妥之處,皆屬酒後多言,還望各位高人俯身指正,餘在此先行謝過。
2009…8…14 若愚 稿
依松看雲起 席地養閒心
//blog。sina。/bianshangzhi'訂閱''手機訂閱' txt小說上傳分享
師爺入仕〔第一章〕若愚文稿
師爺入仕〔第一章〕若愚文稿
一片烏雲壓在頭頂已經幾天了。蒼天並沒有下雨,地裡的禾苗乾涸了,田野裡變成了龜背形,莊稼捲曲著葉子。石蛋兒娘擓著挖好的半藍野菜無力地挪進了村口。殘垣斷壁的堡門前站著一個滿臉鼻涕的男孩兒,五六歲的樣子,脖子細長,兩隻眼睛光亮而透明,是一個遠遠超出同齡人智力的未諳世事的雛兒。從吸盡母親的最後一滴奶水後,他或者吃娘給他燒糊的土豆兒,或者就這樣等著孃的歸來。有時到日頭偏西的時候,有時則要等到太陽落山的黃昏。當祈盼的娘歸來的時候,他吃到的只是娘用野菜攪和著棒子麵燒成的粥,看到的是娘疲憊的身子和娘憔悴的面龐。對門的傻妞兒從家裡跑出來的時候,手裡常常拿著一塊白麵做成的饃兒,穿著得體的花衣服,自己則穿著用孃的舊衣裳改成的舊襖褲。住在同一個衚衕兒,有著這樣的不同,究竟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下意識地一閃而過,卻留下深深的劃痕。與傻妞兒家寬敞明亮的大瓦房相比,自己家破爛的深宅大院兒,卻有著另樣的不同。他覺得自己的家和孃的眼睛裡一樣,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這些事兒,他想不明白,能做的只有對母親每天無聲的等待和填飽肚子的渴望,還有一次次在遠處看著傻妞兒那歡快奔跑的背影。
繁星佈滿天空,夜晚安靜而神秘。遠處傳來小蟲的啾啾聲,月亮照亮了深宅大院的每一個角落。屋脊上的鳥獸展現了不同的神態,彷佛記述著歷史的變遷和這個大院昔日的繁榮。娘從鑲滿花鳥的舊箱子裡拿出了一件紫色的滾邊繡花衣裙,照著鏡子穿在身上,然後捋了捋頭髮,好像思索著什麼。石蛋兒坐在孃的身後,全神貫注地看著娘,孃的臉上除了和年齡不相襯的皺紋以外,顯然是一個雍容華貴而又曾經富貴的女人。孃的富貴不光在她的外表,而在於她的寬容大度氣質和內在深厚的涵養。其實,石蛋兒對這些似懂非懂。但是,石蛋兒知道,與村裡那些成天和男人吵架的女人們相比,娘是那麼的不同。此時,娘在屋裡轉了幾個來回,又把穿好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