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與?’”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儒家最重要的精神之一,而劉長樂便是這樣一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鳳凰衛視誕生地香港,佔絕對優勢的電視臺是能免費收看的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鳳凰面臨重重壓力;而對於一個來自香港的*臺,在當時想進入中國內地開闢市場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劉長樂選擇了另闢蹊徑和拾遺補缺。
作為鳳凰衛視的另外一位合作方,美國新聞集團的傳媒大亨默多克給出的節目定位是:娛樂娛樂再娛樂。但劉長樂卻堅持要走更高風險的政治新聞路線。經過市場調查,劉長樂發現了一個值得驚喜的觀眾群體:大學生、商人、學者、政府官員以及關注時事的市民,這是一個擁有部分權力、金錢和知識資源的中產階層,他們對政治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而在當時的國內,國際新聞和臺灣新聞的報道一直是淺嘗輒止,無法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劉長樂於是選擇這兩個大賣點作為鳳凰衛視的突破點。1997年8月對戴安娜葬禮的直播,2001年9月對“9?11”事件的迅速持續的報道,2003年對伊拉克戰爭的直播,2004年3月對臺灣“大選”的深入報道,讓鳳凰衛視在內地及港臺聲名鵲起。
在創業時間短、資源不多、人員匱乏、政策嚴控的情況下,劉長樂率領的鳳凰衛視卻常常“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很多重大采訪困難重重,一般的媒體可能早早就放棄了努力,而鳳凰卻往往堅持到最後,從而做出了精彩獨家的報道。劉長樂認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果為之以後才發現可以大有作為。
但劉長樂更深刻領悟和貫徹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掌握了高超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