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較港元的發行價上漲了。以當日收盤價計算,SOHO中國總市值已經達到了477億港元。潘石屹和張欣夫婦是SOHO中國的實際控制人,兩人(以張欣名義持有)透過Capevale(Cayman)間接持有SOHO中國億股,佔總股本的。以此計算,潘石屹、張欣夫婦的身價一飛沖天至35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夫妻。
也就是在那一天,《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如影隨形而來。根據這家全球權威的財經雜誌釋出的資料顯示:2006年,潘石屹、張欣夫婦在排行榜上列第235位,擁有個人財富億元人民幣,而短短的一年後,他們已經躍升至第7位,擁有個人財富高達億美元。股市以其魔術般的手段,讓這對夫婦從眾多富豪中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為數百億身價的鉅富。
12年艱辛創業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用12年的時間來做夫妻,是件很難的事情;這12年當中,兩人不但晚上要搭夥過日子,白天更要合夥去做生意,這真是件難上加難的事情;而用短短的12年時間,夫妻倆搖身變為百億富豪,那簡直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但現齡43歲的潘石屹和42歲的張欣卻把這些難事一一踩在了腳下。
1994年4月,剛從海南的房地產泡沫中“勝利大逃亡”來到北京發展的潘石屹,經過馮侖的介紹認識了在華爾街高盛銀行工作的張欣。“土鱉”與“海龜”的愛情在半年時間內迅速開花結果,兩人於當年10月舉行了婚禮。新人需要新面貌。1995年9月,潘石屹在妻子鼓舞下離開萬通,一起創辦了紅石實業。
在一位當年的創業夥伴眼裡,這對夫妻倆的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開始時張欣還沒有從她任職的單位辭職,仍在國貿中心三十幾層的辦公樓內上班。有時我和潘石屹去找張欣,三個人常常站在臨窗的辦公室裡,潘石屹興奮地指著遠處建外SOHO和現代城的兩塊地說,這就是我們的地盤啊!我們聽了熱血沸騰,有幹一番大事業的強烈衝動。”
婚後一段時期,兩人的創業生活並不是那麼默契,而是充滿了分歧與爭執,甚至一度非常激烈。比如在開始推廣“SOHO”概念時,國內對這一概念並不接受,甚至頭幾年都伴隨著很激烈的批判聲。其實當時老潘對這一概念也並不完全接受,他堅持認為,房地產就是要蓋好房子,把它賣出去,概念再好,房子賣不出去,變不了現,都白搭;而張欣堅持的觀點是,國內房地產的開發太濫,沒有章法,亂造房子,遲早會成為泡沫,要在未來立於不敗,必須瞭解國際最新潮流,並且領先一步。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首富們的鍊金術(12)
雖然爭吵一度非常激烈,但經過幾年的磨合,這對“夫妻檔”合作得日益默契,就連張欣的名字後來都改成了潘張欣。兩人逐漸形成了“張欣造房子,潘石屹賣房子”的合作模式,公司所有與國外的關係、商業決定以外的事情,像建築設計工程管理等由張欣來做;而談判、銷售、政府關係和所有與錢有關的事情都是潘石屹來負責。潘石屹曾打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以前耍猴賣藝的,我是先出來敲鑼的,然後張欣出來耍猴,最後再出來拿帽子收錢的又是我。”正因為這番旗鼓相當的合作,隨後開創出了SOHO中國的大局面。
趕上一個好時機
在上市之前的9天時間內,潘石屹、張欣夫婦走完了香港、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迪拜、紐約、波士頓和舊金山8個城市,進行了繁忙的路演。
辛苦換來了回報。在香港,SOHO中國上市得到了諸多大財團的支援,機構投資者共認購了此次SOHO中國全球發售股份數的,佔全部已發行股本的。其中,嘉裡集團主席郭鶴年認購6億港元,九龍倉主席吳光正認購6億港元,渣打集團、中銀投資、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GIC、中信泰富、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各認購億港元。嘉裡建設和九龍倉均為香港商業地產巨頭級企業。潘石屹稱,一些香港發展商希望將來與SOHO中國合作。
在定價方面,潘石屹並未“利慾薰心”,主動放棄了中途“加價至港元”的機會,最終定價為港元,位於指導價格區間(~0港元)的高階。
作為2007年在港上市的明星地產股,SOHO中國此次集資億港元,與當年上半年締造了內地新首富的碧桂園旗鼓相當。SOHO中國開盤報港元,較招股價港元漲,午後雖隨大市走低有所回落,但仍收報於港元,較招股價高出,是當天香港市場成交金額第三大的股份。該公司目前總股本為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