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成為緊追國美電器之後的全國性家電連鎖零售企業;而當年的老大哥張繼升,卻一直偏安山東一隅,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讓於小弟們,甚至落得今天被收購的境地。
停步回望,不知道張繼升、張近東、黃光裕三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心態和感慨?
起家
這是一場持續十年的爭霸戰。
張繼升原是一介書生。出生於1950年的他,在山東的農村長大,並當過5年的民辦教師。卑微不墜青雲志。1978年恢復高考時,他考取了山東師範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師。
愛讀書、愛思考問題,是張繼升最大的特點,這讓他在3年後又邁進了濟南市社會科學院的大門。他對中國的諸多經濟現象進行了苦苦思索和深入研究,寫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章,大有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豪邁。當張繼升和人聊起這段歷史時,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當時所提出的許多觀點,即使今天來看也並不過時。”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首富們的肉搏戰(20)
英才苦被明主棄。張繼升自認為非常有見地的這些文章,卻在當時或被人不屑一顧或被認為是離經叛道,這讓懷揣報國之志的張繼升徒增鬱悶之氣。張繼升覺得,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1985年,35歲的窮教師張繼升縱身下海,建立了三聯(取工、農、科研三方聯合體之意)集團。“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他決定實現自己的書生報國之志。
兩年後,18歲的早熟少年黃光裕,跟著大哥黃俊欽闖蕩到了北京,在珠市口附近包下一間叫國美的小服裝店。因為兩人對服裝生意一竅不通,於是決定繼續倒騰他們的電器生意。窮小子黃光裕,沒有書生張繼升那麼多的理論和架子,常常一個人騎著腳踏車走街串巷去調查市場行情,有時還推著三輪車將貨物扛回來。
3年後的1990年,當黃光裕兄弟正在絞盡腦汁如何擺脫電器零售中間商時,當張繼升正在為年銷售額突破一億元奮鬥時,剛丟掉鐵飯碗的張近東和他的哥哥張桂平在南京寧海路上新開張了一間僅200平方米的空調專營店。27歲的張近東鴻運當頭,開店第一年竟然就做了6000萬元的生意。
到了1992年,張繼升開始吹響三聯集團第二次創業的號角,大張旗鼓地進軍房地產行業,並於當年9月和山東即墨市簽署了合作開發田橫島及周圍島嶼的協議。巧合的是,張家大哥和黃家大哥都先後“移情別戀”房地產,把紅紅火火的家電生意一股腦兒甩給了自家的小弟們。
就在這一年,黃光裕把北京所有的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從而形成了中國最早的連鎖雛形。
爭雄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早期,三聯、蘇寧、國美迅速壯大起來,但它們分別侷限於山東省、南京市、北京市等地。他們當時甘心困守一城的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因為根本沒有那個實力和精力,第二是因為他們自己對整個產業的趨勢沒有清晰的把握。
有意思的是,張繼升、張近東、黃光裕三人都曾“誤入歧途”——張繼升除了進行田橫島的開發以外,還開發了陽光舜城、鳳凰城、彩石花苑等樓盤,並早在1996年就率先進入了網際網路,建立了百靈資訊網;張近東在家電零售以外,也一直在染指房地產,據媒體報道,截至2007年初,他累計土地儲備可開發建築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比起大哥張桂平毫不遜色,只是低調得多;黃光裕更是不甘寂寞,於1996年左右一度把國美電器甩給其二妹夫張志銘全權打理,自己則效法大哥黃俊欽,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房地產和投資業務。
併購專家冀書鵬揭露此種巧合的根本原因所在時說:“他們的家電連鎖零售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沒有多少利潤可言,但卻可以產生大量沉澱資金。面對手裡大量的現金和眼前伸手可及的房地產暴利,他們沒理由不心動!”
但漸漸的,精明的張近東在一片迷霧中窺見了行業的光明前景,於是迷途知返,迴歸到家電連鎖零售的主業上來。
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和本世紀初,國美和蘇寧幾乎同時開始邁向全國的征伐之途。1999年7月,國美在天津開設兩家連鎖店,12月又搶灘上海,給當地的家電零售商們造成了巨大的恐慌;2000年,蘇寧實施二次創業戰略,開始推進全國電器連鎖經營。
就在張近東銜枚疾行時,張繼升因為2000年收購了鄭百文率先實現了借殼上市,從而名聲大振、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