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融創新不僅把更多的“大件”帶進普通美國家庭,而且也降低了高收入跟中低收入家庭的差別,使那些大件不再是富人獨有的。
借貸消費模式的鞏固
1850年時,美國人只有2%左右的收入花在耐用消費品上。隨著分期付款模式的推廣,信貸消費日益被接受,到1880年,已有11%的個人收入花在耐用家用製造品上。從那以後,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增長速度每年達到,遠高於耐用工業品的增長速度。(見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1999年,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第167頁)
美國經濟增長由生產驅動到由消費驅動的模式轉型,發生在1880至1920年代間。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原因是經過100年的工業革命,人們的收入已增加不少,消費需求自然會上升,消費佔經濟的比重當然要上升;同樣重要的原因是,到那時,規模化的工業生產技術已經趨於成熟,開動機器就能生產很多東西、很多產品,已經成為事實,工業產能開始過剩,到了“你要多少,我就能生產多少!”的地步,於是,生產已不再是經濟增長的瓶頸,消費需求才是瓶頸,就完全像今天的中國經濟所處的狀況一樣!。 最好的txt下載網
為什麼消費驅動模式不會改變?(3)
問題是如何促進、推動消費增長?當然,最好是收入都增加。但是,在收入增長相對較慢的情況下,有什麼方式鬆解消費的瓶頸呢?
這就又回到分期付款或說按揭貸款上。最好的例子莫過於私人汽車。即使在今天,除了房子以外,汽車仍然是多數個人最大的“大件”(另外,對有些人,還有私人飛機、遊艇等等)。汽車按揭貸款是從根本上完成美國經濟向借貸消費模式轉型的一件大事。
在私人轎車面世的初期,從1899至1909年間,每輛車的價格從1559美元上升到1719美元(見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第185頁)。而當時一般工人的年收入才800美元左右,私人汽車主要是有錢人的消費品。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簡易型“Model T”汽車,定價850美元,其目標是讓千千萬萬個普通美國人都能買得起自己的車。這麼低的價,的確讓福特汽車的銷量大增。但,其價格還是高於一般家庭的年收入。靠現金購買只能把市場擴大到一定的規模。
1913年,一個叫*er的人在舊金山成立美國第一家汽車按揭貸款公司,專門向普通大眾提供汽車消費貸款,買車者只需付四分之一的預付款,剩下的分期付。這個行業此後快速發展,1917年美國有幾十家汽車按揭貸款公司,到1922年時有近一千家,到1925年則上升到近1700家(見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第192頁)。
這中間有一段富有啟示的經歷是,1916年,一個叫Edward Rumely的財務顧問向福特公司創始人遞交一份很長的報告,建議福特公司自辦一家汽車按揭貸款公司,專門為其汽車經紀商和顧客提供低息貸款,以此保證其市場份額能上升。他說,“或許是由於人的本性,更多人願意先買車、後分期付款,而不願意等到有足夠多現金時,才一次付清買車。” 可是,福特回答說,“我們的車非付現金不賣!”
不過,通用汽車公司的老總不覺得借錢花有什麼不好,那隻不過是把未來的收入預支到今天,你未來的收入和今天的收入,不都是你的收入嗎?加上通用汽車的車價一般是福特的兩倍左右,按揭貸款所提供的分期付款安排對通用汽車尤其效果更顯著。1919年,通用汽車成立自己的汽車按揭貸款公司,專門為其汽車的銷售服務。
結果如何?1921年,福特公司仍然最大,其汽車市場份額為56%。可是,到1926年,它的龍頭地位讓給了通用汽車公司。雖然兩年後,福特公司也推出自己的汽車按揭貸款公司,但已經晚了。自那以後,福特永遠做了老二。
到1920年代末,借貸消費、“先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