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馬周,怒道,“王甫膽子也太大了吧,放縱劉夢龍盤剝長安城的商販,自己從中得利。不過,他提到說有人出錢讓他們去綁架孫寧的家人,而那天晚上他們在孫寧家對面的衚衕埋伏的時候,因為張暉突然死亡讓他們中止了行動。所以,劉夢龍才果斷的下令出城避難。可見,劉夢龍知道這個出錢僱傭他們的人是誰?知道事情被搞砸,所以才急忙逃竄。只是,他怎麼沒有招供關於劉夢龍是怎麼被殺的經過?”
“殿下,當時王三正好去解手,而當他回來的時候劉夢龍已經被殺。所以,他才逃過一劫。而我和左翼也是因為這一線索才確定當時可能有生還者。”鄧同達解釋道。
李恪聽完沉默不語,突然他想起和小寶子在酒樓第一次遇到劉夢龍等人的情景。當時,店小二就提醒說劉夢龍跟官府有聯絡,原來他確實跟王甫勾結在了一起。
“殿下,那微臣接下來該怎麼辦?”鄧同達問道。
這時,馬周將看完的棉布給了身旁的劉仁軌,劉仁軌和許敬宗、蘇定方三人看完棉布上的內容,都在等李恪怎麼處理這件事情。
李恪在看了眾人一眼道,“你們也看了這份供詞,心裡有什麼想法說說吧。”
“殿下,臣以為應該立刻將這份供詞交給大理寺,逮捕王甫,對他進行審問。”馬周嫉惡如仇的說道。
“我倒是與賓王的意見不同。”許敬宗看了一眼馬周道,“我們最主要的還是查清張暉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在還沒有弄清張暉的情況下就將王甫交給大理寺,朝廷再插手其中,張暉案就要推延時間。如果,殺死張暉的兇手真跟長安賽有關,那麼後天決賽中肯定會出現意外。所以,還是先壓一壓王甫貪汙案再說。”許敬宗不像馬周,他考慮的先是漢王府的李恪,然後才是朝廷的利益。
所以,馬周是一個能臣,一個幹臣。但這樣的人也最為忠義,只要為一個效忠,就永遠不會背叛他。而許敬宗是一個權臣,他先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然後再考慮大局。但是,李恪現在想的不是這些事情,因為許敬宗說的對,當務之急是解決張暉案,查清兇手的意圖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
而馬周也沒有反對許敬宗的提議,因為他知道許敬宗說的對,只是他自己不贊成這樣做而已,不過,他沒有反駁的原因還在於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做,最終主意還在李恪身上。
第七十一章 縝密的分析
李恪又看了一眼劉仁軌和蘇定方,“正則,你和定方有什麼意見?”
“殿下,微臣認為暫時將王三押到王府看管,王甫貪贓案可以暫緩兩天,等長安賽舉辦完了再做處理也不遲。但是,大理寺少卿孫伏伽曾力主殿下入主東宮,殿下何不先跟他透露一二,免得到時候被皇上追問起此案來,殿下也有個說辭。”劉仁軌說道,“微臣看了剛才的供詞,案情基本已經明確。但是,有人要綁架孫寧家人,那他究竟為什麼要綁架孫寧的家人,而又是誰在關鍵時候救了孫寧的家人呢?”
“正則說的對,末將也認為暫時該把精力放在長安賽決賽上。畢竟決賽時皇上要親臨現場,出了什麼亂子責任就是漢王府的。”蘇定方直言不諱的說道,他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解決眼前的問題。
李恪點點頭,表示贊同蘇定方說的話,轉而又問鄧同達,“定伯,你是這件案子的主要負責人,你有什麼看法?”
鄧同達沒有想想到李恪也會問他的意見,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不過他的心裡卻異常高興,這意味著李恪已經把他和馬周、劉仁軌等心腹謀臣一樣看待了,讓他心裡對李恪的忠心又增加了幾分。他看到李恪鼓勵的目光,心裡一暖,穩定了一下情緒說道,“殿下,王甫身為長安縣令,在天子腳下貪贓枉法,如果只是他一個人不一定能夠做的到。所以,其中肯定還有不少縣衙的官吏,如果這個時候貿然將他得證據交到大理寺。一旦朝廷追查下來,長安縣一半的人員都免不了要被審查,肯定就會耽誤張暉案。所以,臣也認為可以暫時緩兩天,等比賽完了再做也不遲。”
“恩,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就將王甫的貪贓舞弊案先放一放。”李恪說到這裡,看了一眼馬周,見他沒有表現出不滿情緒,心裡鬆了一口氣,他可不想讓馬周誤解他自顧自己不顧王法。然後對眾人道,“我們現在討論下張暉案。”然後,看了左翼一眼,“左翼,你將所有的疑點結合起來給大家做一個概述。”
左翼自從得到李恪的誇獎之後已經把自己當做了李恪的人,所以這幾天查案的時候才會這麼賣力。此刻見李恪讓他分析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