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脈中選好了地方。
而且,陳其負責組建十萬黑騎軍,研究基地就離黑騎軍不願。
所以,這樣大型的研究基地,軍工產業在安全上的絕對不成問題。
所以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執行當中,李恪需要的造船工匠已經被送到了營州,劉仁軌也即可趕赴營州組建水師和船廠。而善於打鐵的鐵匠,李恪則是讓他們住在了太原,跟以前鑄造過黑衣衛戰刀的那些鐵匠住在一起,他們的任務就是繼續打造精鋼戰刀。用於裝備即將組建的兩支新軍,幽州大都督府的重騎營和北府治下的十萬黑騎軍。
用四年的時間成軍,這是一個大的考驗,但李恪覺得蘇定方和陳其能夠勝任。
所以,他才會急需要鐵匠,繼續用四年的時間打造好兩軍所需要的裝備。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恪想提綱鍊鐵技術。
以往打造戰刀,速度慢的原因就是剛和鐵之間的度不好掌握,還有就是能夠打造戰刀的精鋼太少,想要大規模的冶煉這樣的精鋼,現在還沒有那樣成熟的技術。
所以,李恪想要跟多的鐵匠,目的就是想從這些人當中找出幾個有才能的人,為他攻克這個難題。
畢竟,只要陸軍學院建設完成,旁邊的研究基地,他準備將火器列為重點研究專案。
這樣的話,黑火藥和大炮要提前誕生。
至於,黑火藥,李恪覺得不難,這個配方他自己也清楚,只是對於大炮,李恪還是很頭疼,關鍵就是鋼鐵方面的問題。
沒有硬度高,耐高溫的剛才作為大炮的炮身,一般的生鐵鑄造的大炮肯定會炸膛,開不了幾炮可能就會成為一頓廢鐵。所以,對於熱兵器的誕生來說鋼鐵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這才是李恪今後四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李恪清楚,一直以來有種說法:“中國發明瞭火藥,卻拿來造煙花”。但事實上,中國在明末清初時期,由於受到了西學東漸的影響,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與中國工匠卓越的創新精神結合在一起,曾經鑄造出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大炮。但是,這短暫的輝煌卻在清朝中後期逐漸走向衰落。
但是,這不能淹沒了大炮在明末時,在戰場上起到的巨大作用。在萬曆四十七年,明軍在薩爾滸之役中慘敗於努爾哈赤,精通西學的徐光啟在朝中得到迅速啟用,他積極向西洋傳教士學習關於火炮的知識。後金大軍主要武力為騎兵與步兵,而此時明朝則擁有新武器———“紅夷大炮”。而“紅夷大炮”其名稱由來,緣自此炮為荷蘭人侵擾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時被大量使用。
這就說明紅夷大炮的設計比明代原先使用的“大將軍炮”先進許多。
大將軍炮的外形有如大鐵管,炮身加上鐵箍以防膛炸。而紅夷大炮的前頭管壁較薄,後方管壁較厚,可承受爆炸時的衝擊力;炮旁則有兩個“銃耳”,可用以調整炮身角度,並有準星和炮門,使射擊更為精準。在後來明清工匠以鐵和銅兩種金屬鑄成最好的大炮,比西方提前了200年。
而且,“紅夷大炮”能如此迅速進行量產,與中國當時鑄鐵技術優秀有關。在不斷的仿造中,明代工匠改進了鑄炮技術———鐵心銅體鑄造法。它巧妙地利用銅之熔點(1083℃),遠低於鐵(1538℃)的物理性質,於鐵胎冷卻後再以泥型鑄造法或失臘法制模,並澆鑄銅壁。與先前的鐵炮或銅炮相比,此種新型火器不僅管壁較薄、重量較輕、花費較少、而且較耐用。
所以,李恪才會重點培養一批冶鐵方面的人才。
可以說,大炮不難造,主要還是在於冶鐵技術的發展,是否能夠滿足製造大炮所需要的材料。
因此,對李恪而言,冶鐵技術的發展極為重要。
而且,大炮只是另一個方面,除了大炮的鑄造,他覺得自己能知道大炮,那就能製造槍支彈藥。
所以,他力求將冶鐵技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就是為製造大炮和槍支在做準備。
而這也是李恪為什麼敢肯定,今後他會打下歐洲,他會佔領美洲和非洲等地。
原因很簡單,在擁有了槍炮之後的唐軍,對上冷兵器時代的任何一個帝國的精銳,都絕對是一場血腥的屠殺。
至於,是否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造出大炮和槍支彈藥,李恪一點都不關心,不是說他不關心,而是他不擔心這個問題。
對四大文明古國的華夏,只要按照他目前制定的思路去發展,培養侵略和擴張的意思,將對外殖民當成的一種習慣的話。
那麼在這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