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3 / 4)

小說:重生之徵戰歲月 作者:指環王

爭強好勝,恰到好處的進退,和這種人打交道,要打起十二分小心。

梅婷緊張的詢問唐秋離,戴局長和他說了些什麼?唐秋離笑著告訴梅婷,戴局長和我開了些玩笑,我也回敬了他,梅婷沒有在追問,顯然不完全相信他的話。

西北剿總所在地洛陽,一派緊張忙碌,徵鼓以動,磨刀霍霍,各路中央軍部隊,均按照衛立煌的作戰計劃,向指定地域開去,一副大戰臨頭的樣子。

唐秋離不敢在洛陽多做滯留,這裡已經成了是非之地,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二日,唐秋離一行人,乘坐專機,從洛陽返回北平。

這還是戴笠專門為唐秋離安排的軍用運輸機,他的理由是,身為西北剿總副總司令,自身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自己負有保護黨**政高官之責,豈敢疏忽大意,而且這架飛機,就留在北平南苑機場,隨時歸唐副總司令調遣。

唐秋離看出來了,戴笠是有意向自己示好,只是不清楚,是自己上次的話,讓戴笠心中有了畏懼,還是另有企圖,估計後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堂堂的戴老闆,豈是幾句話就能嚇住的人?

一踏上北平的地面兒,梅婷這丫頭明顯的輕鬆不少,就像主人回到了自己居住多年的故鄉,唐秋離暗歎,他有些同情那些軍統的特工,戴笠多年的積威,讓軍統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揮之不去的陰影。

隨後,中央軍各部隊,已經部署完畢,全部到達指定的攻擊出發地域,前敵總指揮衛立煌,也已經到達前敵指揮部,履行職責。

得知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十七路軍,根本沒有做絲毫的進剿部署,部隊反而從陝北前線後撤了幾十公里,閻錫山的晉軍也是畏首畏尾,行動遲緩,沒有按照作戰計劃,如期從柳林西渡黃河,逼近陝甘。

因為兩路大軍的變故,各進剿兵團之間,根本無法協調行動,已經準備就緒的中央軍各部隊,被迫撤回原來的出發地,重新做攻擊部署。

蔣委員長聞訊大怒,於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帶領大批文武官員,親自飛抵西安督戰,在位於西安東約三十公里的臨潼驪山北麓,華清宮五間亭下榻,亦為“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一代美女楊玉環沐浴之地的華清池。

剛下飛機,顧不得旅途勞頓,沒有休息,蔣委員長緊急召見張學良和楊虎城,大發雷霆,逼迫二人表態何時出兵,且要親眼看到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上了剿共前線,並對共匪開槍,才能放心離去,否則,絕不會離開西安半步。

並且把東北軍立即調往福建,十七路軍立即調往安徽,給中央軍讓路,言外之意,既然不想和共匪刀槍相見,就別在這礙事,讓出陝甘兩地,給中央軍讓路,沒有了你們,我剿滅共匪更暢快一些。

面對盛怒的蔣委員長,張楊二人無言以對,滿肚子的話,無從說起,這種情緒下的蔣委員長,不會聽進去任何意見,只好答應,回去馬上調動部隊,實則是藉口拖延,另圖良策。

張學良和楊虎城,回到位於西安止園別墅的楊虎城公館之後,相對默坐良久,局面至此,已經毫無挽回的餘地,蔣委員長剿滅**紅軍的決心,誰也不能動搖。

而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生死存亡,就在這一念之間,是甘為魚肉,任人驅使,還是另謀它途,奮起自救?兩個人心中都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

第三百六十八章 西安事變之導火索

第三百六十八章西安事變之導火索

這種醞釀在兩個人心中已久的想法,卻彼此從未交流過,因為這種想法太過於大膽,用過去的話來說,這就是造反,是誅滅九族的大罪,擔繫著自己和手下十幾萬將士的身家性命。

今天,蔣委員長的壓力和固執,把他們的命運,更加緊密的聯絡在一起,雙方目光之中的含義,彼此都讀懂了,可是,總得有一個人,把這層窗戶紙捅破。

楊虎城身上,關中漢子的剛烈,表現出來,他目光炯炯的問張學良:“漢卿,幹不幹?”

儘管這幾年張學良委曲求全,是為了自己手下二十多萬,東北軍將士的前途和命運考慮,多方忍讓,可心底那種東北漢子的豪爽,也未曾消失,兩雙大手,緊緊的握在一起。

一個震驚中外的大事件,就在這裡決定了,也許,張學良和楊虎城只是為了自己和手下將士的前途命運,才冒險一搏,可是,他們決定了之後,就註定會在歷史上,寫下濃重而光彩的一筆。

也由此而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註定會被稱之為民族英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