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公館內,就如何處理西安事變,進行磋商。
這個時候的張楊,雖然因為唐秋離的努力,擺脫了與優勢中央軍交戰的危險,但對於西安事變究竟如何處理,才是最穩妥的辦法,心中並無定數。
此前,張學良曾經多次面見蔣委員長,重申八條主張,勸蔣答應,無奈,此時的蔣委員長,態度十分堅決,不肯就範,並對張學良說:“你現在就是把我殺了,我也不會在被拘禁的情況之下,答應你的條件。”
楊虎城也曾經幾次勸說蔣委員長,同樣被拒絕,不過,對楊虎城的態度,要比對張學良的客氣得多,顯而易見,張楊二人在蔣委員長心目中的親疏遠近和地位,是不一樣的。
事情就這樣僵持在那,此時萬萬不可放蔣回南京,否則,前功盡棄,西安事變只能是以荒唐的情形收場,成為眾人的笑柄。
更不能殺蔣,否則,張楊二人會成為眾矢之的,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會處於極端不利的局面,殺不得、放不得;蔣委員長的態度又是頑固不化,張學良和楊虎城就像是捧一個燙手的山芋,一籌莫展。
**代表團的到來,不亞於給mi茫之中的張楊,帶來了新的希望,而**成熟的政治主張,更是讓張楊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代表團有備而來,周恩來提出,可以釋放蔣介石,但是,必須是有條件的釋放,我們三方,可以拿出一個成型的協議,即囊括我們三方的政治主張,又能代表或者反應當下中國的民意,一切還都有利於團結各種愛國力量,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周公這一番話,實際是給西安事變如何解決,提綱挈領的提出具體方向,隨後,由**、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