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徵戰歲月 作者:指環王

池魚之災罷了,日本人這樣做,也是包含向唐秋離傳達一個善意的訊號,不介意與唐秋離分割中國,南北分治,在裕仁天皇和日本高層看來,這是一個天大的人情,日本出兵,幫你唐秋離幹掉了最大的政敵蔣中正,你在北方就不好對手了吧?

這一切,李宗仁和白崇禧根本看不透,在當時的中國,除了唐秋離這個妖孽的穿越者之外,沒有一個人可以看透其中的奧妙,和日本人的佈局,即便是說了,也沒有人會相信,畢竟,南方地區,還沒有見到戰火,日本人也沒有大規模興兵的跡象。

所以,唐秋離的軍事佈局,不可能把大規模部隊,深入到包括廣西在內的南方地區,目前的部署,只能說是未雨綢繆,否則,不但會遭到地方勢力的聯手對抗,恐怕還沒等打日本人,自己先開戰了,到讓小鬼子撿個便宜。

可是,日本人看錯了唐秋離,以為他就是個野心勃勃的地方軍閥,搶山頭、佔地盤兒是他的本性,劉鐵漢部隊,在東北地區始終沒有再次出手,給日本人造成不小的錯覺,以為唐秋離接下了橄欖枝,豈不知,唐少對日本人一點兒好感都欠奉,對於任何干掉日本人的機會,不但十分上心,還毫不錯過。

這些話,當然不會對李宗仁和白崇禧說,對於桂系兩巨頭,還沒有意識到危險的臨近,唐秋離也是心裡著急,倒不是對李白二人多麼有好感,無非是不希望中國的軍力,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日本人的手裡吃虧,再說,貌似有李宗仁的私交不錯。

所以,唐秋離直接挑明,明白你們心中所想,一些小花招和小手腕兒就不必拿到桌面上來,沒用,這話的殺傷力很大,最起碼,唐秋離與桂系談不上朋友更不是盟友關係,幾年前,桂系攜徐州之戰的餘威,有入主中原的意圖。

李宗仁和閻錫山在全**事會議上聯手,意圖染指山東、山西、河南、華北諸省,硬是被唐秋離遏制,李宗仁和閻錫山的打算泡湯,桂系佔據徐州,建立逐鹿中原的橋頭堡的願望,成為一枕黃粱,到如今,桂系只能守成,穩固廣西一省,而無法進取。

所以,李宗仁和白崇禧,談不上對唐秋離有多少好感,相反,還頗多忌憚和戒懼,任那個地方勢力,面對唐秋離集團這個龐然大物,能放下心來?而讓地方諸侯忌憚的唐副委員長,突然出現在廣西,又面臨一場突然的襲擊,李白二人沒有其他的想法,那是扯蛋,最大的擔心,是怕唐秋離把手伸到廣西。

遲疑片刻,白崇禧說道:“唐副委員長,在廣西出現瞭如此危險之事,副委員長几乎身遭不測,我和德公都非常慚愧,事後檢討,主政地方失誤之處頗多,還要感謝副委員長,此次化險為夷,又消滅了潛在廣西的土匪武裝,是我廣西民眾之幸,不過,相比與廣西地方治安整體情況,這是一次突發事件,類似的事情,以後絕不會發生,還望副委員長明鑑。”

這符合規矩,李宗仁作為桂系頭號大佬,是不可能當面對唐秋離道歉的,不僅僅是面子問題,還要涉及到其中的迴旋餘地,倘若這個從不吃虧的年輕副委員長,為人強勢,有時候,連蔣委員長的面子都不買,對這件事認真追究起來,找個藉口,把他的嫡系部隊派進廣西,也是極有可能的。

畢竟,在廣西境內,幾乎丟掉了性命,又擔任著全**隊指揮的大權,調自己的嫡系部隊進駐廣西,貌似李白二人也不敢明面上反對,更找不到站得住腳的理由,等唐秋離的部隊進入廣西,成為既定事實,李白二人在廣西經營多年的家底兒,豈不是拱手相讓,這一點,是李白二人最擔心的。

唐秋離對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心思,瞭解的非常清楚,恐怕獨立師六個主力兵團,大舉進入長江以南地區,早就引起了各地方實力派的憂慮,白崇禧剛才的話,姿態放得很低,完全是檢討的口吻,關鍵是最後那兩句話,廣西地方事情,就不勞煩您唐副委員長操心了。

唐秋離細看了白崇禧一眼,綿裡藏針的話,他不會不聽出味道,話說得有水平,難怪白崇禧人稱“小諸葛”,李白二人在廣西配合多年,堪稱最佳拍檔,互相配合的藝術,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由白崇禧這個帶兵的人,把話挑明,留下李宗仁做最後的周旋,很是恰當。

唐秋離的用意,本來就沒想在自己遭受襲擊這件事上糾纏,對於白崇禧的話,自然是不需要理會,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德公、白將軍,唐某在桂東北遭受襲擊一事,本人完全相信,與二位無關,其中必有隱情,並且,二位經營廣西多年,頗有口碑,別人也不好插手進來,獨立師也是一樣。”

李宗仁和白崇禧同時鬆了一口氣,懸著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