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啊,而且還是迫不及待,當天晚上,吃飽了豐盛的中國菜餚,喝足了茅臺美酒,聽盡了中國官員的奉承和好話之後,英美兩國代表團團長躲在房間裡密謀起來。
兩個滿腦袋都是謊言和陰謀詭計的人,得出一致的結論,國民政fu的蔣委員長,對我們想需求更大,原來準備的所有讓步條件,拿出的利益,在明天的磋商之中,一句不要提,我們只敦促中國人儘快出兵緬甸,解決英軍眼下的危機,是最迫切的問題。
至於其他的,對中國人任何要求,都要明確的拒絕,尤其是不讓中國人得寸進尺,當然,為了照顧中國人看重的所謂面子問題,一定要在場面上,給中國人最大的滿足,兩人商議已定,帶著醉意、陰謀已定的得意,酣酣然入睡。
同樣,在重慶黃山蔣委員長官邸,參加歡迎英美代表團的諸位大佬,把宴會的細節,詳細的對蔣委員長彙報一遍,蔣委員長非常滿意,他特別叮囑明天參加磋商的幾個要員,“只要不損害我們最大的利益,英國人和美國人提出的條件,都可以答應,只要英美軍隊在中南半島動手,對日作戰,依賴唐秋離的地方就少,當然,目前還是以華北獨立師的部隊為主,關於這一點,一定要對英國人和美國人講清楚。”
蔣委員長也留個心眼兒,他可捨不得讓中央軍去境外,參加對日作戰,就剩這麼點兒家底了,沒被寺內壽一打到重慶,薛嶽在婁山關,沒把中央軍折騰光,已經是萬幸,既然唐秋離在南部邊境陳兵幾十萬,他的目標顯然是中南半島境內的日本人,那就讓他打去好了。
英美中三方各有所求,一致的利益,拋開枝梢末節的分歧,倒不是謙恭禮讓,都是謙謙君子,照顧對方的利益和感受,而是各自的利益驅使,以及形勢所迫,顧不得糾纏細節,本來就是各取所需的會談,蹉商進行得異常順利,順利得讓參加會談的人,都感覺心裡不大對勁兒?
其實,會談的主題很簡單,英美出面,邀請中**隊進入緬甸,參加對日作戰,英國和美國,在日軍進攻中國的時候,也會出兵幫助中國,共同對付日本人,並且,英國人和美國人還一口答應,為中**隊無償提供十個師的全套美式裝備,為中國提供三億美元的無息貸款,用於中國空軍購買,美國最新式的“p—47”戰鬥機。
美國代表團團長說的好,武裝中**隊,就是為了阻止日本人在東南亞的瘋狂侵略,當然,武器裝備給了,兵員還得中國出,換句話說,美國人出槍出炮,中國出人,共同對付日本人,至於英國人,這時候就顯得比較尷尬,他們沒有美國的財大氣粗,自家的頭上,還每天挨著德國人的炸彈呢。
就算有心也是無力,何況,老奸巨猾的英國人,本來就沒打算出血,玩兒空手套白狼,是丘吉爾在二戰時期的拿手好戲,為了充分顯示英美兩國對中國的尊重,以及體現中國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的重要性,中英美三國,共同組建中國戰區指揮部。
國民政fu的蔣委員長,為中國戰區總司令,因為蔣委員長貴為一國元首,不可能親臨戰場,這個總司令,更多的體現在榮譽和象徵性意義上,但是,三國的軍隊,總得有個前線指揮官吧,這個差事,就落到英軍駐東南亞總司令亞歷山大中將身上,他擔任副總司令,並負責戰區的日常軍事指揮。
也就是說,中國大陸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所有三**隊,都歸亞歷山大指揮,這權力可就大了去了,美國三星將軍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國民政fu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陳誠,擔任副參謀長,就算腦殘的人,也能看得出英國人的用心,把蔣委員長高高掛起,將軍事指揮權,牢牢的抓在手裡。
中美英三方,在重慶簽署了《中美英三**事同盟條約》,並以會議公報的方式,向全世界公佈,新成立的中國戰區指揮部組成人員,隨同公報一起公佈,蔣委員長的大名,赫然列在首位,該得到的,都得到了,英美認為自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蔣委員長認為自己的收穫更大,可謂是皆大歡喜。
蔣委員長比英國人和美國人還要高興,他認為自己撈到的實惠最多,十個步兵師的全套裝備,三億美元的無息貸款,說是武裝中**隊,唐秋離的華北獨立師和其他地方實力派軍隊,連一發子彈和一個美元都撈不著,都落入自己的腰包,用在中央軍部隊身上。
蔣委員長和英國人、美國人,都在為能簽署軍事同盟,而彈冠相慶,而心滿意足,唯獨準備被蔣委員長和英國人、美國人,拿出去打頭陣的唐秋離,似乎被人所遺忘,遺忘的很徹底,這位中國的第二號人物,連在中國戰區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