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的名單上,都沒有出現隻言片語。
英美不瞭解中國的內情,以為蔣委員長這位中華民國的元首,可以代表中國的一切,蔣委員長是有意不提,怕英國人和美國人,見到唐秋離的實力之後,改弦易轍,丟下自己,單獨與唐秋離結成軍事同盟,自己豈不是替他人作嫁衣裳,空歡喜一場?
不知道的,壓根就沒有想到,知道的,有意不說,唐秋離就被徹底涼在一邊兒了,除了蔣委員長之外,另一個最高興的人,就是在曼德勒焦頭爛額、惶惶不可終日的亞歷山大,天上掉下里一頂烏紗帽,而且是大好幾號的官帽。
本來,亞歷山大向國內告急,是想督促國內想辦法,與唐秋離接觸,達成中國人出兵緬甸的目的,如此一來,曼德勒之圍可解,自己也不必厚著臉皮,與那個令人生畏且野心勃勃的唐秋離打交道,既不丟了英國紳士的面子,儲存了大英帝國將軍的尊嚴,又讓自己擺脫了被日本人包餃子的命運,亞歷山大做夢都能樂醒過來。
英國人、美國人和蔣委員長,在重慶眉來眼去,玩兒袖裡乾坤,遠在騰衝的唐秋離,早就接到了情報處的情報,甚至三方在什麼時間會談,參加的人員有哪些,會談的內容是怎麼,達成了什麼協議,都在第一時間擺在唐秋離的案頭。
誇張一點兒說,對於會談的程序和內容,唐秋離比蔣委員長知道的還清楚,他冷冷的看著重慶的舞臺上,中英美三方勢力,輪番粉墨登場,不動聲色的心裡暗自發笑,弄的挺熱鬧,英國人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能擋住本土不淪陷,已經累的要吐血。
德國元首閣下,還是很上路的,採納了自己的建議,對英國人窮追猛打,隔著英吉利海峽,每天把幾千枚航空炸彈,扔到英國人的頭上,還有精力管東南亞的事情,無非是說說嘴兒罷了。
美國人和日本的海上貿易,做的熱火朝天,每天都有大把的美金,裝進美國人的腰包,發慣了戰爭財的美國人,只要日本人不到自己嘴裡搶食吃,是絕對不會和日本人撕破臉皮的。
蔣委員長更是算盤打得賊精,手裡那點兒家底,看得緊緊,生怕拼光了,伸手拿美國人的東西可以,要援助更在行,真正要動真格的時候,他連一個兵都有不會出,還想借著英美的實力,對付日本人呢,三方各有算計,都想不出力、佔便宜。
先讓他們折騰去,真要動實力、與日本人對陣的時候,英國人和美國人,就看出來應該進哪家廟門兒,拜那個真佛,應該給那尊菩薩燒香?說穿了,大概三方都把注意打在自己的身上,靜觀其變,看他們玩出什麼花樣來,這是唐秋離的既定策略。
唐秋離在騰衝蟄伏一般,國府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他連一點兒反應都沒有,這倒讓蔣委員長心裡直犯嘀咕,琢磨不透,這個強勢的對手,就這樣心平氣和的看著,自己被排除在三國聯盟首腦之外,在中國戰區指揮部一點兒話語權都沒有?
反正蔣委員長是不信,唐秋離不問,他也就裝糊塗,用的,也是靜觀其變的策略,蔣委員長等得,可亞歷山大等不起,高興勁兒過去之後,又被眼前的爛攤子,折磨得愁眉苦臉,協議不能當飯吃,日軍總得有人去阻擊。
於是,新鮮出爐的中國戰區副總司令,手握中美英三國部隊指揮權的亞歷山大閣下,把注意打到唐秋離的身上。
……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自有定計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自有定計
中美英三**事同盟條約,順利的簽訂了,也明確了各自的責任,一場各自利益體現的重大盛事落下帷幕,到了真正較勁的時候,動用哪國的軍隊,進入緬甸玉日軍作戰,擺上了議事議程。
英國人被日軍南擠北堵,本身就是需要救援的物件,曼德勒成了孤城,美國人和中南半島隔著南中國海,也沒有出手的意思,那麼,就只有中國人能出兵緬甸,去救英軍,給英國人當炮灰,而距離曼德勒最近、最有實力的,莫過於在中國南部陳兵幾十萬的唐秋離部隊。
同盟國新任中國戰區副總司令亞歷山大,理所當然的認為,唐秋離的獨立師部隊,是歸自己節制和指揮的中**隊一部分,所以,亞歷山大和參謀長弗朗西斯,悶了兩天之後,拿出一份關於緬甸戰役的作戰計劃。
按照程式,這個作戰計劃,還要報給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中正批准,蔣委員長接到亞歷山大的作戰計劃之後,樂的假牙都好懸飛出去,因為亞歷山大的計劃,太合他的意了,只要英國人不打自己中央軍的主意,想要調動那支部隊,蔣委員長都沒有任何意見,何況,調動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