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投資管理部、財務管理部、精算部等三個二級部。
2007年12月7日,太保展開A股路演。
上海路演之時,高國富稱:“未來五年之內,太保集團將專攻保險主業,不走多元化的金融集團路線。”
這區別於中國人壽的賣點“政策”,也不同於平安的賣點“團隊”。(3)
高國富表示,專注保險更有利於提升太保的集團價值。因為中國的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太保應能夠分享到保險市場快速增長的紅利。另外,多年以來,太保也是以保險見長,其人才積累也主要是保險。
“集團董事會要求我們專注於主業,把保險做好、做強、做精。”
根據太保上市的資料,太保集團上市之後,旗下只有純粹的保險系資產,包括壽險公司、產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合資壽險公司和佈局於海外的香港公司。
表13…4 三大保險集團發展戰略對比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不過,“當然,我們也並不排除在這樣一個戰略選擇過程中,會對銀行、證券、基金做一些財務性投資”。
其實,究竟是堅持專業,還是佈局多元,在保險行業的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存在廣泛的爭議,其爭論的核心問題無外乎“(多元化)是否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多元化)是否能夠實現規模經濟”,“(多元化)是降低管理成本,還是增加管理冗餘”,等等。
時至今日,這場爭論尚沒有結論。既不能認為一種戰略一定勝於另外一種,也不能因為國際保險公司鮮有多元化成功案例而斷定“多元化”之路在中國市場是一條死衚衕。專業化、多元化之爭,在競爭戰略中已經持續百年,可能還將延續下去。
或許,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太保上市主承銷商之一中金公司的分析師認為,在10%折現率和其他假設下,太保集團在2008年底的每股合理價值區間為45。30~49。20元。另一主承銷商瑞銀證券的投資價值研究報告認為,合理價值區間為每股42。20~55。90元。
路演之後,市場對於太保熱烈追捧,詢價物件普遍給出了25元以上的高價。最後上市定價為30元。當時,國壽和平安的價格都位於50元之上,太保的定價並不冒進。
12月25日,聖誕節。9點28分,高國富敲響了2007年資本市場的最後一鑼。太保集團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閃亮登場”,開盤價格為51元/股,較發行價30元上漲70%。
至此,中國三大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太保集團,先後成功登陸A股。縈繞中國保險行業10餘年的上市夢想,不僅逐一實現,而且開啟了一個從“產業保險”躍進“資本保險”的新時代。
當日,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馮國勤祝賀道:“今年1月9日,中國人壽迴歸A股市場,敲響了資本市場的第一鑼;今天,中國太保又敲響了資本市場的最後一鑼。”
他稱讚道,中國太保成功登陸A股是公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件大事。
太保上市首日,曾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也寄予厚望,認為作為第一家整體上市的保險集團,太保整體上市體現了A股市場的價值,也必將強力帶動保險板塊實力的增加,為其他保險公司上市起到示範效應。
對此,高國富則用“忐忑不安,無比激動”來形容當天的心情。他坦言:“整體上市,我們是有壓力的。但經過前一階段的路演和集團務虛會,我們相信能夠把這份壓力轉變為動力,用我們的創造回報投資者的信任。”
上市之後,A股市場開始步入深度調整。
不過,2008年半年報,低調的太保卻用實在的業績“驚”動市場。
率先公告業績的中國人壽、平安表現不妙:中國人壽利潤同比下降近四成,而平安則下降一成多。太保卻表現驚豔,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4%,遠遠超出了所有投行的預期。
資本市場大牛轉大熊,也打亂了太保的計劃。
受困“H股發行價不低於A股發行價”的硬約束,2008年9月14日的期限一過,太保H股發行徹底擱淺,其外資股東凱雷打通H股的退出通道尚需要時日。
京城德比十一年:生猛者的魔咒
“你可以輸給市場任何人,就是不能輸給新華/泰康!”
1996年8月,當時的保險業監管機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