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相關的就業,幫助出口企業創造150多億人民幣的利潤,並使GDP增加0。3個百分點,消費增加5。1個百分點,投資增加5。6個百分點。中信保“一把手”王毅算了一筆賬。
但是,對於中信保而言,這一目標無異於一次“大躍進”。
截至2009年上半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承保額為242。1億美元,僅佔840億美元的1/3,用餘下來的半年時間完成剩下的2/3任務。
“如果按月劃分,完成‘840目標’意味著每月承保規模至少應在99。65億美元。”既要做到規模,又要控制風險,這是一個兩難的命題。實際上,經濟危機導致美、日、歐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昔日低風險的歐美市場,出口風險漸長。中信保的資料顯示,截至4月底,賠款金額同比增長48。2%。其中,僅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賠款金額同比增幅就高達122。9%。
“大躍進”之後,是否會留下一堆無用的土高爐,成為中信保“840目標”最大的懸念。
2008年的牛市破滅後,留下一地雞毛,保險行業於2009年開始了療傷和自新。投資收益大幅回落、投資型產品比重過大引發保費規模負增長,以及行業整體償付能力下降。保險業務從快車道回到慢車道。2009年的全國保險會議上,保監會提出“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的監管思路。
1月12日,保監會懲戒了3家新公司——人保健康、瑞福德和陽光人壽的違規銷售行為。例如人保健康的“常無憂日常看護(B款)個人護理保險”,以“滿期客戶忠誠獎”的名義給客戶附加利益。這種違規可能製造新的“利差損”,以人保健康“常無憂B款”為例,該款銀保產品的利率成本為5%左右,加上銀行1個點的代銷費用,綜合成本估計在7%左右,超過了保險資金綜合投資收益。
“調結構、穩增長”卻是一對矛盾。
保增長是矛,迴歸保障卻是盾。在監管部門的宏觀調控,以及證券市場牛轉熊的雙重打擊下,“迴歸保障”的壽險行業在2009年1月份“硬著陸”。
1月,國內保險保費收入為1147。6億元,同比增長8。6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7。3億元,同比增長5。28%,人身險保費收入為850。3億元,同比增長9。85%。
數字上,令人擔憂的全行業負增長並未出現。但是,和2008年同期全行業高達55%的增長幅度相去甚遠!
壽險公司中,除去養老金公司外的26家中資壽險公司中,有9家出現負增長,負增長的幅度從嘉禾人壽的―8。69%,到生命人壽的―61。64%不等。
倚重投連險,曾經也一度風光的合資壽險則成為重災區。例如招商信諾、聯泰大都會、光大永明、首創安泰、瑞泰人壽等都出現了接近,甚至超過80%負增長。同時,高的負增長如果持續,甚至會直接擠幹保險公司的現金流,而現金流的斷裂將引發類似銀行的擠兌危機,威脅保險公司的生存。
不過,危與機共存。
金融危機導致工廠關閉,失業人數上升,卻給“只有要心跳就可以賣保險”的壽險行業帶來人力擴張的好時機。2008年以來,保險營銷員的增長速度加快,截至2008年底已超過256萬人。
第一季度之後,保增長的矛與迴歸保障的盾出現分化。4月15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先後公佈2009年第一季度保費資料。三大壽險業巨頭在第一季度表現迥異,相對激進的業務發展策略,平安人壽發力銀行保險和個險,以43。4%的增速居增幅榜第一位;而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業務結構調整的中國人壽,較去年第一季度僅增長1。76%;太保壽險則篤行結構調整,迴歸保障,以同比減少12。7%位居最末,規模上並被泰康人壽擠出中國壽險業前三甲的位置。
不過,行業認為雖然太保壽險跌至第四名,但其業務結構好於泰康人壽,而泰康人壽由於投資能力較強,成績一直較好,因而業務結構的調整力度較太保壽險弱。
2月,平安展開艱難的海外投資維權之路。
因為金融危機,2008年9月底,富通集團出現流動性困難,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三國政府宣佈聯合向富通出資112億歐元,持有富通集團下屬富通銀行在三地49%的股權。隨後風雲突變,三國政府卻並未完全執行這一計劃,而是意圖對富通荷、比、盧三地的機構全面實施國有化,引起富通集團股東的強烈反彈。
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