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兩年來高速增長。
奇蹟並非神話。
根據圈內分析,人保壽險超常規增長的套路並不神奇,來自於兩塊:一是機構外延式擴張。來自媒體的非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相對2008年底,人保壽險二級機構從30增加到31個,三級機構從203個增加到212個,四級機構則從509個增加到565個。2009年第一季度末,人保壽險的個人營銷員期末人力大約為10。11萬人,同比增長超過120%。二是銀行保險超常發展。非公開資料顯示,人保壽險第一季度全部152。7億元的保費收入當中,銀保渠道貢獻近126億元,佔比在八成以上。而在同期,該公司的銀保網點數已經有5。8萬多個,同比增長超過150%!
顯然,大而不強的銀保業務的內含價值值得推敲。誠然,保險公司用保險規模換取發展時間,已有太平人壽的先例。完成規模積累之後,如何騰挪進化人保壽險的個人渠道,這是“魔術師”吳焰面對的終極挑戰。
繼平安和人保之後,5月初,太保透過旗下的太保壽險,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長江養老全部1。14億股,還擬認購長江養老定向增發的2。19億股。交易完成後,中國太保將成為間接持有長江養老51%股份,成為控股股東,並以此獲得一張稀缺的企業年金市場入場券。
滙豐人壽“獨資”猜想
輾轉數年,滙豐終於破解隔靴之癢,獲得了中國內地一紙壽險牌照,預期將於2009年第三季度開門迎客。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條款,進入中國的外資壽險公司不能獨資,只能合資。但是,這難不倒聰明的資本和資本家。
滙豐人壽是一間合資公司——外方股東滙豐與中方股東國民信託各自持有新公司50%的股份;外方滙豐保險集團(亞太)董事長湯德信(David Fried)出任董事長,而中方國民信託的董事長陳裕廣擔任副董事長。
棧道明修,陳倉暗度。
中方股東本身就是一個外資的“殼”。
國民信託成立於1987年,前身是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旗下的信託投資公司,1998年脫鉤更名“浙江信託”。後因炒作二級市場釀成鉅虧,公司在2003年作價1。1億元賣給了豐益實業、嘉安經貿、上海創信資產管理等4家新世界背景濃厚的投資公司。
新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