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是無條件接納父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給予他們你的關愛和幫助,只有這樣,你才能最終成為一個心智健全並心理成熟的人。
親密模式並非遺傳,而是學習。你從小就很叛逆很恨他們,正是這種恨讓你學到了他們相處的方式。
如何處理好媽媽和男朋友的關係?
我6歲時,父母離婚,我一直跟母親相依為命。目前,母親已經退休賦閒家中。去年我研究生畢業後,交了一個男朋友。偶爾也會帶他回家吃飯。陪媽媽的時間也沒以前多了。儘管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生活得幸福,但我怕因此還會讓媽媽難過。不知道媽媽對我交男朋友是什麼心理,我怎樣做才不會傷害到母親?
傷害母親是你覺得“交男朋友會傷害母親”的這種擔心。但凡人有了一個觀念(念想),會無意識在生活中去求證這種觀念,然後這種擔心就變成了現實。比如,問母親:“近來是否對你關心少了?”這種問題即便老人嘴裡否認,心裡也會控制不住這樣去想,心理學說這是一種提醒。就像我們對孩子說:“你心裡絕對不準想老虎!”語意是不讓想,實際孩子大腦率先反應出來的就是老虎,不讓想的結果是幫助人們去想。
如果你覺得交男朋友會怎樣,你自然地把母親平常的喜怒哀樂都跟你內心的擔憂聯絡起來,慢慢地你就建構了一種現實。對於母親來說,她會受到一種類似投射性的作用,你的擔心會透過心理認同作用讓母親真的感覺到你變了,她會真的傷心落淚。這時你證實了擔心不是多餘的,做事更小心,而母親逐漸感覺她似乎是在妨礙你,產生內疚或焦慮,你們的關係就被深深地影響了。
解決的辦法是把這種擔心看成是一種自己的東西,與母親無關,不必刻意地做什麼。堅定地相信母親看到你交男朋友是開心和幸福的,把她的不適應看成是自然的,甚至她的情緒是代表母親在面臨一種與女兒的依戀分離,慢慢適應沒有你的日子。對母親來說,有這種變化才是積極的,健康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 家庭中的“家長裡短”(18)
解決的辦法是把這種擔心看成是一種自己的東西,與母親無關,不必刻意地做什麼。堅定地相信母親看到你交男朋友是開心和幸福的,把她的不適應看成是自然的。
退休後媽媽情緒很低落
前段時間,媽媽終於離開了奮鬥幾十年的崗位,光榮退休。媽媽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室主任,業務能力是最棒的,每年的業務量都是第一。說到退休,媽媽表面上說,自己終於可以休息休息了,但每當她一個人獨處時,能明顯感覺到她的失落情緒。一輩子兢兢業業工作,媽媽沒有什麼太多的業餘興趣。看著明顯蒼老的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幫她渡過這一難關?
怎麼讓一個老人感覺自己重要,這不僅是兒女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我們的社會在很長的時間裡片面強調一個人的社會價值,貶抑人的自我價值。八十年代以前生人,以為職業就是人的生命意義,找不到工作的人似乎生命的意義就是空白。在人的內在價值構架中,也認為人的價值是可以用公眾標準來衡量的,對社會無用的人就是社會的負擔,這些都會造成老人退休後的失落。當然,從心理學來說,人是生活在一種關係層面中,人是關係的產物。那麼,母親退休後,失去的不僅僅是工作,也失去了一種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母親再建一種關係,如去老年之家,群眾團體,參加街區活動等,這樣,老人可以獲得新的人際關係,也獲得歸屬感。
要人懂得職業生涯只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有時還真不容易。西方文化強調自我,認為自我生命意義有很多,職業只是為了吃飯謀生,生命的自我實現,存在的快樂與職業無關,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友情愛情,以及自我對生命的理解、覺知有關。如果你的母親能理解過去的生活只是活在一種職業的外殼中,脫去職業外殼才是真正的自我生活,那麼她要擺脫失落感就容易了。變通的做法是故意表現出需要母親的幫助和建議,表現出兒女對父母的依賴,讓他們心中感覺自己重要,被需要。渴望自己有存在的意義,正是那些退休的人自願為孩子帶孫子,樂於公益事業,養小動物的心理原因。其實,人活著並不需要外在的意義,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任何社會都要感激那些永葆自在之樂,甘願獨善其身的人們,他們才是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基石。讓社會建立一種更加人性化的人文環境和社會對人的合理的回報機制,才能徹底地讓退休的人自如地享受生命成熟後的自由和美麗。
我們的社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