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密”會取代大隋江山。
很顯然,這個李玄英可能就是李密當初在淮陽的徒眾之一。他往來群匪間,託名找李密,實則打廣告。不過李密也太狠了,嫌只有姓氏還不夠(“桃花謝,李花開”),直接把自己全名報上了。
二、借勢擴充實力
經李玄英這麼一宣傳,李密名聲又大了許多。他便和一幫徒眾下瓦崗四處遊說,吸引了很多土匪入夥,實力大大增強。
三、委託翟讓信任的說客
翟讓是瓦崗的一把手,來瓦崗的人馬越來越多本是件好事。但尷尬的是,人家都是衝李密來的,要擁立李密當天子幹大事,自己這個瓦崗原主人反而被晾在一邊。
偏偏李密又像塊牛皮糖一樣,厚著臉皮賴在瓦崗不走。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面對漸漸強大的李密系人馬,翟讓必須作出選擇。一、加入李密一夥,一起幹大事。但如此一來,自己難保老大位置。二、送走瘟神,安守瓦崗。而這麼做,就只能當一輩子土匪。
翟讓的矛盾心情可見一斑。此時,一個叫賈雄的人影響了他的決定。
賈雄在瓦崗擔任軍師,此人善於算命占卜,很得翟大王信任。李密瞭解到他的作用後,經常找他闡述自己的宏圖大略,希望他能幫幫忙,從側面做做翟讓工作。賈雄大概也對李密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只有跟著真龍天子才能成大事,就一口應允下來。
當翟讓找到賈雄,占卜能不能起兵時,賈雄裝模作樣地掐指算了算,說:“唉呀,上上大吉,貴不可言,”稍後又說,“不過這事兒你不能單幹,必須要跟著李密才成。”(會讓召雄,告以密所言,問其可否,對曰:“吉不可言。”又曰:“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無不濟。”)
估計翟讓對自己也不怎麼自信,但他好歹還是現任一把手,面子上有些掛不住,反駁道:“按你這麼說,蒲山公(指李密,曾承襲其父蒲山公之爵)應該自己單幹,為什麼要跑到我的地盤來呢?”
2、縱橫之術(3)
賈雄反應也快,從玄學的角度回答道:“將軍姓翟,翟指水澤。蒲山公的蒲必須要在水澤中才能生存,所以他才來找你。”
就這樣,翟讓被李密三個方向的組合拳徹底打蒙了,雖然他口頭仍不肯正式稱李密為大哥,但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實際行動上,都被李密拉下了水。
身無分文的李密終於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整個過程,李密的思路非常嚴密,透過一步步合適的手段,最終達到了目的。他所使用的手法,便是著名的縱橫之術。
縱橫術為合縱(聯合)連橫(分拆)術之簡稱,據稱為戰國時鬼谷子發明,是一門從趨利避害角度,研究利益體之間相互關係的學說。
在利益體(比如大大小小的公司)林立的今天,這門學說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以不妨再花些筆墨,對其做進一步的剖析。
我們來看看李密應用縱橫術成功的原因。
第一階段——合縱弱派階段
李密之所以能夠在此階段取得成功,以下三點原因至關重要:
其一、前提條件。對於弱派的四個山大王而言,由於實力弱小,生存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而聯合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機率。避害需要是可以實施合縱的前提條件。
其二、為什麼弱派之間不能自己聯合?因為他們缺乏一個合適的領導人。四個山大王實力相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相互間形成牽制。即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
其三、身無分文的李密為什麼可以成為他們的領導人?這是因為李密具有潛力極大的無形資產(名氣、才能、姓氏),而這些無形資產讓山大王們看到了希望(趨利需要)。拿今天的例子來說,李密就好比是技術入股,其他山大王好比是小資本入股。雖然李密並未出一分錢,但其無形資產的價值要遠遠大於其他人小資本的價值,所以他成為控股的大股東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階段——瓦崗受挫階段
李密剛上山不久時,翟讓為什麼會拒絕其建議?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翟讓避害動機不夠。瓦崗實力雄厚,生存壓力相對要小一些。
其二、翟讓趨利思路比較保守。按翟讓的回答,他當時的目標就是把土匪進行到底。這顯然與李密的發展理念相背離。雙方缺乏共同利益。
其三、翟讓在控股權問題上比較矛盾。翟讓雖然有相對雄厚的物質資產,但僅靠這部分資產和他個人聲望,守住瓦崗可以,要去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