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天下則遠遠不夠。他如果要搞大事,必須與李密合並。但以李密的聲望,翟讓對合並後能否競爭到控股權沒有信心。
其四、翟讓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李密的價值。原因有三:一、李密對自己無形資產的宣傳力度還不夠;二、李密的有形資產還比較少;三、對於剛上山不久的李密,翟讓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第三階段——翟讓妥協階段
翟讓之所以在後來妥協,原因如下:
其一、李密無形資產增值。透過李玄英大面積廣告轟炸,李密無形資產價值大幅度攀升。
其二、李密有形資產增值。大批粉絲來瓦崗投奔李密後,其實力逐漸雄厚。
其三、翟讓意識到李密的價值。李密的廣告宣傳和群雄趨之若鶩的現狀,使得翟讓客觀認識到李密的價值。從他的角度考慮,如果用現有資本與李密合並,以李密的影響力,這些原始股在後期都會產生大幅度升值,收益可觀。其趨利心理開始變得明確而強烈,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他對控股權的慾望。
其四、翟讓集團內部的分化。瓦崗集團有不少人也意識到跟李密會賺大錢,對合並表示歡迎。其軍師級人物賈雄倒戈就是一例。
其五、避害的壓力。如果翟讓繼續抗拒,則會面臨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是原瓦崗內部的壓力,二是各地湧來的李密粉絲的壓力。從避害角度考慮,翟讓需要合併。
總結一下:
第一階段,各利益體趨利避害的心理比較清晰,縱橫術成功相對輕鬆。
第二階段,翟讓避害心理不夠,趨利心理又不明確,縱橫術受挫。
第三階段,李密透過一系列工作,使翟讓對合並的趨利避害心理大大加強,從而最終達到目的。
從李密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縱橫術使用的成功機率,取決於利益體趨利避害心理的強弱程度(這由利益體自身實力和周圍環境決定)。當縱橫術受挫時,一方面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