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先攻強後對弱,兩種戰爭方略,孰優孰劣?在後人眼裡自然十分明瞭。
趙匡胤雖然對周邊弱小政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對迅疾如風的契丹鐵騎卻懷有一種深深的憂慮與恐懼,最使他擔憂的就是都城開封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此時的開封,雖然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都曾建都於此,後周時還對城郭宮殿進行過一番大規模的整修,但遼國一旦興兵,強大的鐵騎將如潮水般越過長城,無遮無攔地洶湧而至,一直湧到開封城下。一國之都,隨時面臨覆滅的危險,這不能說不是當權者的嚴重失誤。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乃從後周手中直接接管政權,定都開封的後周屬地方性割據政權,篡權之初的趙匡胤也只能承認這一現實。隨著地盤的擴大及形勢的發展,開封顯然不再適應作為宋朝國都。為了扭轉這一被動不利局面,趙匡胤開始考慮遷都,從而達到“據山河之勝,去冗兵”的目的。
宋太祖將新都的首選之地定為開封西部的洛陽。洛陽北有黃河,南有中嶽嵩山,西有秦嶺、澠池、函谷關等險要之處,東有咽喉要地成皋關(即虎牢關),周圍地勢平坦,水土豐美,交通極為便利。與開封相比,洛陽乃歷朝古都,文化根基深厚,經濟水平發達,軍事可攻可守。他從小生在洛陽長在洛陽,直到十二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