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小說:歷史的刀鋒 作者:吹嘻

兩相比較,我們不得不扼腕浩嘆,中國古代難以誕生出現代民主觀念,這是一塊適合於專制的土壤與溫床。如果沒有交流融會、借鑑仿效,中華本土不可能原創性地建立起完備的民主政體模式。

也就是說,秦國統一六國,無論是誰,他無法超越腳下的這塊封閉而獨特的生存土壤,無法拒絕前輩留下的遺產,無法改變既成的社會結構模式,一句話,他建立起的大中華帝國,只能是一個帶有宗法性質的封建專制帝國。

這一表面看來難有多大發揮餘地、似乎無法改變的國家體制,其實在確定與建立的過程中,卻深深地打上了嬴政的個人烙印,他的性格、愛好、氣質等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所做的,就是將封建專制集權的功能推向頂峰,幾乎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程度,並凝成一套穩固的模式為後代統治者原封不動地效仿、運用。

嬴政說他的權威受命於天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他把神降到人的地位,又把皇帝這一特殊的個體——人上升到神的位置,他是一個介於人與神之間的超人,他有意識地營造出一種迷信崇拜的氛圍,在帝王與常人間隔開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他還規定,皇帝自稱“朕”,皇帝所下的“命”稱為制,所下的“令”稱為詔,皇帝的大印稱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臣下向皇帝進言或上書要稱“奏”,開首第一句必須寫上“臣冒犯死罪啟奏”或“昧犯死罪而言”,並作為一種固定格式不可更改;為了尊君抑臣,他為皇帝的衣冠、起居、朝儀、巡遊、乘輿、駐驊制定出一套威嚴的儀式,為的是讓臣民感到皇帝的居所是 “天庭”,皇帝的面目是“天顏”,而廣大民眾,不過是連螻蟻都不如的一粒塵埃而已;他要老百姓更名為“黔首”;他嚴格實行避諱制,比如他的名字叫政,政與正同音,那麼正月就得改為端月;他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將天下奇珍異寶、稀世佳麗彙集宮中以供他一人揮霍享受;他“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酈戎之山”,僅皇陵的附庸陪葬品兵馬俑的出土,就在當代引起強烈的轟動,被後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僅就他個人——皇帝的有關規制,我們就列出了這麼一長串。而這些,大多都被後來的新的皇帝們繼承了,比如朕、詔書、上奏、玉璽等稱謂,比如皇帝的威嚴儀式、避諱制、生前大肆揮霍民脂民膏、死後建造高大陵墓等等等等,即使有所改變,也是小打小鬧的修修補補。

而他在政體方面登峰造極的改變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廢分封,立集權。大一統帝國誕生,百廢俱興,秦始皇所要求的就是要在政治體制、結構形式上保證他的高高在上與獨斷專權。為此,他在中央建立了一個以三公九卿為中心的集權官僚機構,它的全部政務活動就是以秦始皇的個人意志為依歸、為轉移;在建立地方政權組織方面,他廢除了自商代以來的分封制,“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過去的國中之國局面徹底消失,實行垂直管理,郡守、縣令直屬中央,由皇帝直接任免。這套宏大而嚴密的政治機構,後來基本上都為歷代的統治者所繼承。

txt小說上傳分享

奠定封建皇權的鐵血之王(11)

二、推行“四大統一”。所謂四大統一,就是統一道路,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道路:秦始皇曾兩次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 “馳道”,“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牆”,寬闊平坦,氣勢雄偉,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將全國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統一貨幣:秦帝國選擇了一種易於規範鑄造,便於攜帶貯藏的圓形方孔的銅幣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推廣,這種“孔方兄”不僅自秦至清在我國流行了兩千多年,還流傳到亞洲、東非等地,併為某些國家、地區所模仿;統一度量衡:戰國時期,各國獨立,有關計量單位如尺、鬥、秤等標準不一,混亂程度達到了人們不能容忍的地步,為了統一,秦始皇鄭重地頒發詔書,並制定了專門法令,當今出土的有關秦代標準量器與衡器,即使用現代技術重校它們的精確度,也只有百分之二三的誤差;統一文字:由李斯有原有七國文字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創造出一種新型字型——小篆向全國推行,同時還將一種更新的字型——隸書作為非官方正式文字予以認可,流行使用。中國幅員遼闊,語系複雜眾多,相互交流十分困難,一種共同、共通的凝固語言——統一的書面文字是聯絡各民族、各地區的一條堅韌紐帶,也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飽受戰亂、歷經分裂而後總是能夠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