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工作中被別人超過。
枯燥、單調、重複性的工作,易使大腦皮層產生抑制作用,到一定程度,就會有飽和感,似乎大腦裡已經裝滿了,再也裝不進去,產生了一種厭煩疲倦情緒,這實際上就是心理疲勞。
個性原因
有位三十四歲的王先生,在一家大公司任職,已經做到了部門經理的職位。一天總經理突然叫他到辦公室,宣佈調他到異地的分公司任職,這件事情發生之前毫無跡象。
總經理對他說:“如果不是因為你有能力,是不會派你到下邊去助陣。希望從今以後那邊的工作效率能因你而提高,也能多為公司創一些效益。”
這些話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在王先生聽來,無疑於判了死刑。他想:“我和上級同事處得不錯,這裡的工作剛有了一點起色,卻突然被調動職位,是否我在工作上有不妥之處?或者是我做了令上司厭惡的事?現在要我離開妻子女兒,在異地一呆就是三年……”
他越想越多,越多越怕,心裡充滿疑慮。拒絕調動有可能被炒魷魚,公司最近裁員很厲害……他吃不好,睡不好,一下子憔悴了許多,苦惱到幾乎迷亂的程度。
其實不管在哪裡上班,工作中的調來調去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問題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私心,會產生心理矛盾。如果想得開也就罷了,如果鑽牛角尖,問題就會複雜化,造成心理壓力,甚至焦頭爛額,煩躁不安。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疲勞的原因(2)
資訊過量
國外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願意接受試驗的人每天看幾萬張不同的照片。沒過幾天,這些受試者患上了偏頭痛。大腦接受資訊的能力雖然異常驚人,可也難以承受繁雜資訊的狂轟亂炸。資訊繁雜,就會頭昏腦漲,心悸恍惚,胸悶氣短,精神抑鬱,煩噪不安,更有甚者還可導致緊張性休克。
有位小姐在一家網站做編輯,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至少要看幾十份報刊,並從中挑選出有趣的文章製成網頁,還要閱讀和回覆幾十封讀者的電子郵件。
一向健康的她後來常感到頭昏眼花、胸悶氣短,還經常失眠。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提醒她說:“你這是由於資訊消化不良,引起了心理疲勞,如果不盡快改善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話並非聳人聽聞,食物消化不良會造成胃部不適,資訊消化不良會引起心理不適,因此患上資訊汙染綜合症。
心理緊張
據說諸如醫生、軟體開發人員、媒體從業者和市場銷售人員等這類職業,最容易患慢性疲勞綜合症。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工作量和強度都比較大,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腦力勞動者因收入高、工作體面而備受人們羨慕,但腦力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量也是巨大的。
由於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導致腦力勞動者的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精神適度緊張是有一定益處的,但精神長期的高度的緊張卻是有害無益的。
從心理層面上講,精神長期高度緊張,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除錯放鬆,必然會導致焦慮,急躁抑鬱等心理問題。
從生理層面上講,精神長期緊張,會引起人的內分泌功能失調,從而極易導致心血管疾病、頭疼、消化系統疾病,導致慢性職場疲勞綜合症,甚至可能導致過於疲勞而死。
從激情到崩潰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疲勞週期是三五年。疲勞週期的長短與產生疲勞的原因等有關,還與個體差異性有關。每個人都會產生疲勞,區別在於疲勞程度和持續時間長短不同。關鍵在於瞭解和把握職場疲勞進度的階段規律,適當應對,在還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時就及時進行調整和節制。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克服一次又一次職場疲勞綜合症的過程,也是不斷成熟的過程。所以說,一方面必須重視職場疲勞綜合症,另一方面也不要過於懼怕,明智就好。
職場綜合疲勞症都是階段性的,疲勞症維持的時間長短各有不同,有的僅僅一半年,有的則十年八載。不論是長,還是短,都有大致類似的疲勞程序。
激情階段
剛開始工作的人對工作和環境比較新鮮,或者剛從疲勞狀態下調整出來的人又有了激情,不論簡單還是複雜,總之目標都比較明確,工作激情高,生活心情好,對將來充滿期待,充滿活力和熱情,精力充沛,有良好的滿意感,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對一般人來說,這一階段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大概數月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