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英國的一本私人偵探雜誌《天眼》中有一篇題為“你們的政府部門鞭長莫及”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據其報道,西那瓦公司是透過一家英國維京島公司,合適地說,名稱為富財投資公司賤價出售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繳稅。英國的工黨又是怎樣的呢?它從1997年執政以來,多次接受來自持有離岸區賬戶的知名贊助者的捐款,這些腐敗的風氣已經成了標準規範。

女王忠心的避稅者

表面上看,對於很多臨時的觀察員來說,我和我的同事工作的離岸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經濟系統相隔甚遠,但事實上,離岸銀行處於全球化金融體系的中心,這使得企業和被看作是銀行圈裡高階淨值個人(HNWI,或說微型母雞,“hen…wees”)的超級富豪,能夠在國內公眾和法律當局所管轄不到的地方進行操作。20世紀60年代,當大量的石油美元開始在歐洲積聚起來時,離岸經濟系統作為當時的一個顯著特徵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金融體系的全球化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最顯著的是透過放開國際匯率管制來達到金融交易的自由化,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所建立的固定匯率制的終結,20世紀80年代對金融市場的放松管制以及輕點滑鼠就能實現資金高效轉移的新型通訊技術的湧現。

虹橋書吧BOOK。

第27節:第3章 黑金:離岸銀行的隱秘世界(8)

經過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發展,離岸避稅港的數目從70年代初期的25家上升到2005年底的72家,金融服務業的擴張規模變化之大可見一斑。很多國家都在準備建立它們自己的離岸金融中心。比如,2006年2月,迦納總統約翰·庫福爾宣佈他的政府意欲爭取立法機構的同意,以允許在其首都阿克拉透過與英國巴克萊銀行集團合資組建的銀行提供離岸金融服務。有趣的是,72家避稅港中的35家都與倫敦金融城有關係,它們或者與英國有直接的組織關係,或者是成了英聯邦的成員。幾乎所有這些避稅港都與工業化大國有關,有相當數量的避稅港群集在加勒比海、歐洲的外圍邊界地帶、中東和東亞。其中大多數都與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倫敦、紐約和東京有密切聯絡。

20世紀80年代國際債務危機之後,西方大銀行將它們的營銷努力轉向為世界上大約800萬的“微型母雞”提供“私人”銀行服務,在那場危機中,很多的高負債窮國最後都宣佈對銀行財團的私人貸款不予償還。私有銀行專心於向富人們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全球大約有300萬億美元的客戶資金由它們管理,這可是很大的利潤來源,尤其是在低稅率和無稅環境下管理時,更是如此。1995年在倫敦金融城的一次銀行業會議上,有人告訴我說,這個行業的目標就是在10年內將“微型母雞”們的大多數金融資產都轉移到離岸信託基金和公司。例如在拉美,財富高度集中,約30萬人擁有大約3?7萬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據估計,這些拉美地區的富人中,其整個現金和已列出的證券資產中有超過50%的部分都放在離岸區。有趣的是,世界銀行甚至在其2006年的拉美報告中指出,富人們的逃漏稅阻礙了該地區的發展。這導致了一個投資不足、失業和社會排斥的惡性迴圈,加劇了貧困、犯罪和極端主義。

關於全球財富管理趨勢的研究報告認為,離岸金融業在達到其將富有客戶的資產轉移到離岸區的目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進展。2005年釋出的一組調查報告顯示,大約11?5萬億美元的“微型母雞”資產位於離岸區,這些資產或是免稅或是被課以極低稅率。如果對這些資產的收益按30%的平均稅率徵稅,將使政府歲入每年增長2?55億美元,這足以實施對低收入階層的大型減稅計劃,足以為整個聯合國千年計劃——目標是在10年內將貧困人口降低一半,提供足夠的資金。目前的7800萬美元全球援助預算在這一稅收損失估算面前已經黯然失色,這種稅收損失還不包括由於公司以各種形式偷稅造成的其他損失,或者由於稅收競爭給發展中國家造成的不利影響,根據英國援助機構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的估算,2000年這一損失大約為500億美元。

出賣澤西島

澤西以及其他類似的避稅港,都提供了將管制與放任、合法與非法聯絡在一起的離岸介面。表面上看,這些離岸銀行是在模仿國內的銀行體系,但是缺乏透明度和責任感也就意味著這些離岸公司沒有經過審計,從而也就無從得知到底是誰擁有這些公司,誰會從離岸信託機構中受益,它們又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的。這些隱秘性為犯罪和腐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