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惱羞成怒,遂不再問,將她們一律公開處斬。行刑那天,老百姓不忍看她們臨刑害怕,都爭著給她們喂幾口酒。諸女且飲且泣,只有為首反駁皇帝的那個姑娘,不哭,不飲,堅毅肅然地迎接了死亡。
公元九零七年,也就是黃巢之亂平息後的第二十三年,朱溫篡唐,是為後梁太祖。
後梁太祖本人曾是黃巢的愛將,為建立後梁立下赫赫功勳的謀臣猛將們,也多是黃巢舊人。
所以,黃巢起義雖然被撲滅,但後世都認為正是這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唱響了大唐王朝的輓歌。wωw奇Qìsuu書còm網
第六章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元末紅巾之亂
序言
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在他六十六歲那年,死在遠征西夏的戰場上。此後,蒙古帝國雖然還因慣性繼續保持著擴張的勢頭,但大汗諸子孫間的不和已經成為帝國的隱患。公元一二五九年,出自拖雷系的蒙哥汗,非常偶然地在攻打南宋要塞釣魚城時受傷而死,他是最後一個為蒙古帝國各部所公認的大汗。
蒙哥死時,其弟忽必烈在圍攻南宋長江防線上的重鎮鄂州,旭烈兀在中東與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苦戰,只有幼弟阿里不哥尚在蒙古本部。論情理,本當由忽必烈繼承汗位,忽必烈在蒙古本土之外的開平召開庫裡臺大會(Kuriltai),自封為蒙古大汗,但這個大會,一則部在蒙古境內。但蒙古諸親貴一則畏忌其雄才大略,二則對他所鼓吹的漢化不滿,遂自行召開庫裡臺大會,擁立阿里不哥為蒙古大汗。忽必烈回師爭奪汗位,雙方大戰四年,最終阿里不哥戰敗投降,然而支援阿里不哥的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諸王對此不予承認,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的孫子海都等人相繼發動叛亂,蒙古內訌方興未艾。勉強奪得汗位的忽必烈,只得放棄了對中、西亞諸汗國的控制權,一心經營富庶的中原,並以親王出鎮漠北,以抵禦侵擾。一二七一年,忽必烈改國號“蒙古”為“元”,稱自己為中原的皇帝,是為元世祖。這標誌著蒙古帝國的崩潰。
佔據中原的忽必烈,繼續著蒙古時代的侵略擴張政策。一二五九年,他迫使高麗屈服,進而東窺日本。此後,忽必烈曾先後六次致書日本,要求其稱臣納貢。日本受漢文化薰陶頗深,向來師事中國正統王朝,對滅亡南宋的元朝有著天然的敵意,加之南宋滅亡後,大批遺民逃往日本,他們宣揚滅國之恨,對日本的民族情緒也造成了影響。因此鎌倉幕府以“未曾聞蒙古國之名”拒絕臣服元朝,對待忽必烈使節也相當的不友好。
忽必烈大怒,於一二七四年和一二八一年兩次入侵日本,但均遭到失敗。第二次遠征日本之戰中,蒙古艦隊遭到颶風襲擊,幾乎全軍覆沒——因這場颶風挽救了日本,故被日本人稱為“神風”。在戰死的日本武士的追悼會上,日本臨濟禪奠基者,佛光派始祖無學祖元親自作法事。而在此之前,老和尚還給因蒙古來襲而心情沉重的鎌倉幕府掌門人北條時宗寫小紙條,勸他“莫煩惱”。然而,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和尚卻不是日本人,他被稱做“渡來僧”,也就是“外國來的和尚”,他原是中國雁蕩山能仁寺的高僧。無學祖元雖然幫助日本人,然而並沒有人說他是“漢奸”。
世祖能通漢語,積極改革蒙古舊制,重用漢人,但到晚年卻頗以為悔。世祖之後,入繼大統的皇帝,多為漠北鎮王出身,這些鎮王久居漠北,深受胡族文化的薰陶,大多不會漢語,更頑固地拒絕漢化,因此元王朝始終不能融入正統中原文化中。
這個王朝因其激烈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迅速走向衰落,只存在了不到百年的時間。到如今,這個曾經強大的王朝,僅在北京城留下幾段荒頹的土牆,叫做“元大都遺址”。
一、崖山之後的中國
公元一二七九年,元將張弘範與南宋最後的殘餘力量,在今廣東江門新會以南的崖山,進行了一次著名的會戰,此戰以南宋的慘敗告終。南宋丞相陸秀夫不甘受辱,毅然抱著幼帝趙投海自盡。楊太后聞知兒子的死訊後,痛哭道:“吾忍死萬里間關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耳,今無望矣!”也投海而死。南宋的忠臣義士,隨之蹈海殉國的,有十餘萬之多。拼死突出重圍的南宋大將張世傑,隨後也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中溺水身亡。以溫和與文治著稱的大宋帝國,至此滅亡。
同為亡宋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於此前被俘,他在敵方的陣營中痛苦而又無可奈何地旁觀了這一次悲壯的會戰,他在詩中寫道:“……樓船千艘下天角,兩雄相遭爭奮搏。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蝟交滄溟。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