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奧康啊,我知道,不就是專賣老太太鞋的那個嗎?”

這對於一個要塑造一流品牌形象的企業來說,簡直是致命的打擊。後來,公司費了很大的力氣,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慢慢將消費者心目中的這種印象給扭轉過來。

這件事過後不久,又發生了另外一件令溫州鞋業界很震驚的事情。

當時,溫州一家非常有名的製鞋企業突然倒閉了。這家企業曾經風光一時,一度是溫州最大的製鞋企業,而且他的老總,是溫州第一個開寶馬車的人。

當王振滔聽說這個訊息後,大吃一驚。他也認識這家企業的老總,而且就在兩年前,兩人還一起到韓國開會,同住一家酒店,並且一起探討過家族企業的問題。

當時,王振滔問他:

“你是公司的董事長,你兒子是總經理,女婿是副總經理,你夫人是財務經理,那麼一旦出現矛盾,該怎麼處理,誰聽誰的?”

當時那位老總哈哈一笑說:

“有矛盾就有矛盾唄,大家都是一家人,難道還真的打起來不成?”

結果還真的打起來了。兒子和女婿誰也不服誰,都各自堅持各自的,結果鬧得不可開交,管理混亂得一塌糊塗,最終,這家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迅速走向了衰敗,最終在家族爭奪戰中轟然倒坍了。

這兩件事,在王振滔心裡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他似乎從那家已經倒閉的企業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深切地意識到,如果不能改變現狀,那麼就必將步入這家企業的後塵。

這時,他心裡的天秤,已經開始向破除家族企業一邊傾斜。就在他為家族企業找出路的時候,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他看到一本書。

這本書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寫的。李嘉誠的企業也是個家族企業,李嘉誠的兩個兒子都在企業裡工作。

於是他想:

“李嘉誠的企業也是家族企業,為什麼他就能做到世界一流的企業呢?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帶著這種疑問,王振滔翻開了那本書。

書中李嘉誠的一流商道,讓他如獲至寶。而書中李嘉誠對家族企業的一句名言,更是讓他茅塞頓開。

李嘉誠指出:

“親人未必是親信,親信未必是親人。”

對於人才的選用上,李嘉誠信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任人唯親的話,那麼企業就一定會受到挫敗。”

對於自己的企業,李嘉誠說:

“在我兩個兒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內並沒有聘用親屬,我認為,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

如果是一個跟你共同工作過的人,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你覺得他的人生方向,對你的感情都是正面的,你交給他的每一項重要的工作,他都會做,這個人才可以做你的親信。

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但你要派三個人每天看著他,那麼這個企業怎麼做得好啊!忠誠猶如大廈的支柱,尤其是高階行政人員。

在我公司服務的行政人員,無論是什麼國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現,對公司忠誠,有歸屬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考驗,就能成為公司的核心成員。”

李嘉誠的話給了王振滔很大的震動,他開始重新審視“親人”和“親信”這二者的含義。

有了李嘉誠的啟示,王振滔下了狠心,一定要破除奧康的家族企業。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意味著他要得罪大部分的親人。這種親情割裂的痛,無異於斷手斷足之痛。

親人未必就是親信,親信未必就是親人(3)

可是為了大局,他只能咬牙忍受。經過了一番痛苦的掙扎,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奧康在破除了家族企業,已經破繭成蝶,迎來了更廣闊的天地。

在經歷過了家族企業的陣痛後,現在的奧康集團這樣認為:

“企業用人,要用最能的,不用最親的。”

很多人認為只有親人才最信得過,從情感上來說,可能確實如此,但如果將這種思想放入企業經營中,恐怕就不一定適合了。

對此,本書作者之一吳甘霖深有同感:

“很多企業家都很難分清‘親人’與‘親信’的區別,這緣於人性中籠統的排他性。我想起一個故事,特別能說明這個問題。”

這是他在多年前看到的一部電影《開國大典》中的一個情節,電影中描述了毛澤東帶領全國人民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後,成立新中國的情景。

其中有一個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