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將其“流放”。不僅如此,萬曆皇帝還讓“戴孝之身”的張居正參與自己的婚禮,以顯示他對老師的信任和仰仗。這還不算完,更過分的還在後頭。
皇帝的大婚之後,張居正於萬曆六年三月回湖北江陵老家葬父。臨走之前,皇帝和太后就反覆叮囑,讓張首輔早日歸來,國事離不開他。當時的張居正既是首輔又是帝師,權傾一時,此次回鄉葬父,沿途的地方官員極力巴結,所以一路上的“排場”十分顯赫。回到家鄉之後,一日之內又收到皇帝的三道詔書,催促他早日回京,處理政事。這更加顯示出了張居正在皇帝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湖廣的官員也以為這是一種無上的光榮,特地為張居正建造“三詔亭”以資紀念。面對這樣的恩寵,張居正本人都感到不對勁兒。他在給當地官員的信中寫下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作三詔亭,意甚厚,但異日,時異事殊,高臺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過五里鋪上一接官亭耳,烏睹所謂三詔哉?蓋騎虎之勢自難中下,所以霍光、宇文護終於不免。”意思是說,一旦形勢變化,自己倒臺了,就會連住所都會成問題,三詔亭又有什麼意義呢?
張居正的憂慮不幸言中。萬曆十年六月,張居正去世。當時,萬曆皇帝還給張居正以極高的評價,諡號“文忠”,贈上柱國,並且輟朝一日表示哀悼。可是幾個月之後,萬曆皇帝就翻臉了,他以“專權亂政、罔上負恩”之名對張居正“斷棺戮屍”,張府也受到了殘酷的查抄。在查抄張府時,原來極力巴結張家的地方官員爭相立功,提前十幾天就把張家的大門給封了。等欽差來到,開啟大門一看,張家已經餓死了十幾口人,其中有好幾個兒童。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不堪凌辱,自縊身亡。自殺之前,張敬修留下遺書,講述張府被查抄時的慘狀,感慨道:“天道無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難測,罔恤盡瘁之忠。”其實,造成張家悲劇的罪魁禍首,哪裡是什麼“天道”、“人心”?分明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若沒有萬曆皇帝的翻臉之舉,誰敢動“帝師”家的一草一木?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皇帝翻臉為哪般(2)
張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改革家,史書上稱他“勇敢任事,豪傑自許”,既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也有足夠的政治手腕,是少有的政治強人。面對著國庫空虛、人民負擔日益加重的嚴峻現象,張居正果斷地實施改革,推行“清丈法”和“一條鞭法”,全面清查全國土地,抑制土地兼併,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了國庫收入。為改變官僚系統互相推諉、扯皮低效的弊端,張居正還推行“考成法”,加強對官僚的監督,提高行政效率。實事求是地講,張居正儘管有過於激進、聽不得不同意見、私生活不檢點等缺點,但他主持的改革還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經過十年改革,張居正基本止住了大明帝國江河日下的頹勢,創下了萬曆初年的中興之局。這樣的人,顯然是大明帝國的功臣。萬曆皇帝也一再承認張居正是自己的恩師,是帝國的柱石。可是,自古帝王多薄恩,萬曆皇帝還是翻臉了,而且“翻臉不認人”的程度比普通百姓要嚴酷得多,誠可謂“皇帝一翻臉,後果很嚴重”。
皇帝翻臉的故事當然會有翻版,到了清朝,故事的主角換成了雍正皇帝和年羹堯。年羹堯原本是雍正的家奴,後來得到了提拔。雍正元年,年羹堯率領大軍平定了西北地區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由此,他成了雍正初年的社稷重臣。一時間,雍正皇帝幾乎把年羹堯捧上了天,一年之內,年羹堯的爵位實現了三級跳,官至一等公,位極人臣。在用人方面,雍正皇帝給予年羹堯極大的權力。在川陝,“文官自督撫以至州縣,武官自提鎮以至千把”,其升遷降革均由年羹堯一人決定。在生活上,年羹堯及其妻子生病,雍正皇帝都再三垂詢,並賜給藥品。在兩人的書信來往中,雍正皇帝更是信誓旦旦,極力表達他對年羹堯的信賴。他說:“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者。”他甚至還發誓說:“朕此生若負了你,從開闢以來未有如朕之負心之人也。”可是,就在這些肉麻的話語猶在耳邊之際,雍正皇帝就翻臉了。雍正二年十二月,雍正就在奏摺上“敲打”年羹堯:“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致返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到了雍正三年,他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清算”年羹堯,先給別的官員打招呼,讓他們疏遠年羹堯,繼而一步步地將年羹堯從一等公貶為庶民,最後乾脆將其“賜死”。
當然,皇帝翻臉總是有些理由的。張居正也好,年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