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兩封信,一封給羅振聲,說了十二孃的事;一封羅大奶奶,讓她就算是臨時抱佛腳也好,想辦法告訴十二孃一些管家竅門。
又讓竺香準備一千兩銀子的銀票:“到時候給十二孃添箱。這些錢大貼小用的,也能用上幾年。”
竺香笑著應喏,正要下去準備,楊氏過來。
“今天去暖房,看見這金如意長得好,就剪了兩枝過來。”
她手裡拿著個紅霽花斛,插了朵黃色的菊花,配色十分豔麗,和十一娘小陳設講究豔麗的行事頗為吻合,看得出來,是花了心思的,“正好給夫人擺在炕几上觀賞。”
十一娘讓秋雨連花帶花囊放到了東次間的宴息處:“我窗臺上還擺著兩枝函連環。”然後讓小丫鬟端了小杌子給她坐。
楊氏笑著半坐了下來問起繡鋪裡的事來:“前些時間日夜趕著那小少爺的襁褓,也沒多問,過了中秋又有九九重陽,也不知道鋪裡的活趕不趕得過來。”
十一孃的繡鋪如今把內務府的補子給包了,不僅如此,還名聲遠揚,說她鋪子的補子繡得好,凡是外放的、新進京的都要到他們繡鋪訂補子,連帶著喜帳的生意也好了起來。春秋的時候添了十個繡娘,到了夏天,又添了十二個,前兩天簡師傅過來和她商量,想再添十五個。這樣算起來,還不算永平侯府那些媳婦子接的話,拿去寄賣的,他們喜鋪就有五十幾個繡娘了,年中算帳的時候,賺了二千多兩銀子,把個甘太夫人嚇了一大跳。直嚷著要把隔壁的鋪子也收回來做繡鋪。簡師傅卻想在離喜鋪不遠的地方買個宅子,也好安置那些從江南來的繡娘。這樣一來,就要再拿錢出來。十一娘和甘太夫都有相心,兩個每出了五千兩銀子,簡師傅正忙著和牙行的人看宅子。
“我也有些時候沒去了。”十一娘笑道,“都是簡師傅在管。聽口氣,鋪子裡的生意還不錯。”
揚氏拿了幾個花樣子出來:“我這兩天閒著無事的時候畫的.夫人看合用不合用?”
一套滿池嬌的,一套喜相逢的,一套十樣錦的,都挺喜慶。十一娘笑著收了,徐令宜回來了。
揚氏忙起身行禮。
徐令宜點了點頭,見桌子上擺著花樣子。道:“不是說這些日子不拿針線了的嗎?怎麼又開始做繡活?”
“不過是些花樣子。”十一娘上前接了徐令宜的公服遞給一旁的個丫鬟,讓小丫鬟端冰鎮的綠豆湯進來,想問問皇后娘娘叫他進宮有什麼事,見楊氏恭謙地幫著小丫鬟端水,把要說的活又咽了下去。
徐令宜去淨房洗了把臉,換了件細葛布的家常道袍出來,坐到臨窗鋪了竹睪的炕上,接過個丫鬟端的綠豆湯喝了一口,竟然主動說起來:“你猜猜看,皇后娘娘叫我進宮有什麼事?”十一娘看了揚氏一眼,沒有做聲。
徐令宜這才感覺到異樣,他看了楊氏一眼,道:“你們都下去吧!”
丫鬟們聽侯爺提到皇后娘娘,想著必是有緊的事,忙曲膝應“是”,魚貫著出了內室。
揚氏抿了抿嘴,只有尾隨其後退了下去。
十一娘這才笑道:“皇后娘娘有什麼吩咐?”
徐令宜望著她呵呵地笑道:“讓我進宮,專程領了兩人穩婆.一個醫婆回來。”
是上次說的那個什麼彭醫婆?
十一娘聽了忙道:“人進了府嗎?”
徐令宜道:“她們還要去內務府領牌子,過一會應該就到十一娘喊了宋媽媽進來,讓她把人安排到前院的東廂房:“吃怕用的都比照太夫人身邊的杜媽媽。”
宋媽媽聽說皇后奶奶賞了人,眉上梢眉,出門看見揚氏站在那裡和新進的兩個小丫鬟秀蓮、玉梅說話,眼睛一轉,上前笑著打了聲招呼,道:“皇后娘娘賞了兩個穩婆、一個醫婆進府服侍夫人,我這邊正缺人手幫著打掃房子……”
揚氏微微一怔,忙笑道:“媽媽要是不嫌棄我慢,我也去幫個忙吧!”
宋媽媽笑道:“正想借楊姨娘的力呢!”然後吩咐秀蓮,“你去把文姨娘屋裡的冬紅、喬姨娘屋裡的繡椽兩個叫來。宮裡出來的可不比平常,毛手毛腳的小丫鬟做事讓人不放心,少不得要到姨娘屋裡借了這幾位能幹的帶著你們行事。”
秀蓮想著自己也是新進府的小丫鬟,紅著臉曲膝應“是”,快步去了東小院。
宋媽媽就笑眯眯地望了揚氏:“楊姨娘,我們去前院的東廂房吧!”
楊氏在心裡冷冷地“哼”了一聲。
什麼小丫鬟做事不讓人放心,要姨娘屋裡的貼身丫鬟帶著行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