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2 / 4)

小說:隋末之雄霸天下 作者:風雅頌

同意廢除丞相,實行省六部制,也是由於各大家族對於權力的分配爭執不下之故。獨孤氏、元氏、李氏、竇氏、宇氏皆盯著丞相之位。而彼此之間的實力又相差不大,任誰也壓制不了誰。最後才只能商量出這樣一個妥協方案,大家各自掌握部分權力,實現了相互制衡。

客觀點說,那時的隋朝,更象是一個公司,楊堅是董事長,關隴門閥的各大家族是股東,然後所有家族都在公司董事會中派駐了一名執行董事擔任要職。而楊廣在繼任皇位後,便一心想擺脫關隴門閥的束縛。

於是,他便實行科舉制,招攬出身寒門的人才。同時還扶持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也加入董事會,想方設法削弱關隴門閥的權力。結果最後由於政策失誤,不但逼反了關隴門閥,也讓天下大亂,最後自己也成了亡國之君。

而如今關隴門閥之所以一致決定支援李淵,便是因為他同意恢復楊堅建隋之初的制,讓各大門閥均能分享朝廷權力。不然李淵哪能這麼快就平定關中,打敗薜舉,飲馬隴西、進佔巴蜀。

“梁王如此批駁省六部制,是否因為他是前隋所制定的,所以就不加考慮地予以否定呢?”李淵立刻反唇相譏道。

他這時侃侃而談道:“丞相一職,過位高權重,如果皇帝能力強,威信高,可以壓制住丞相,倒還好說。可如果皇帝年紀尚幼,或能力稍差,便會被丞相架空,導致臣強君弱的情況發生。如果這時丞相起了篡位之心,那皇帝便毫無抵抗之力,改朝換代便在眼前了。如西漢末年的王莽、東漢末年的曹操,曹魏末年的司馬懿等皆是如此。至於在南北朝時期,北朝的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等朝,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四朝,皆是因為臣強君弱,而導致頻繁的改朝換代,政局也一直處於動盪之中。”

“正因為公九卿制有如此大的弊端。隋帝楊堅才會實行省六部制,而從隋朝運轉的情形看,的確避免了大臣篡位的情況發生。而隋朝之所以滅亡,並非省六部制不好,而是楊廣個人的能力不行,橫徵暴斂,頻繁對外用兵,激起了天下姓的反對,才導致隋朝滅亡。”李淵摸了摸自己胡道:“所以,李某認為,省六部制或許有不好的地方,但卻是目前最好的制,將來統一天下的新朝,理應繼續採用省六部制!”

。。。

 。。。  

第471章 君主立憲制

、、、、、、、、、、

這下李淵和蕭銑便有些針鋒相對的意味了。而隨後發言的諸侯,或贊成李淵的主張,或贊成蕭銑的主張,但都了無新意,更多的是在重複李淵和蕭銑的話。

到了最後,孫思邈方將目光轉向了宇明,微笑著說道:“下面,便該請我們最年輕的諸侯周王宇明發言了。不知周王對於新朝官制有何見解?”

宇明早在李淵和蕭銑辯論時,就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了。他腦海中其實有很多比省六部制和公九卿制更好的政治制。但他也得考慮這個時代的人,能不能接受的問題。比如說提出什麼共和制、人民民主專政制,那光是向別人解釋一個沒有君主的制就得費好長時間,而且別人也未必能接受共和制。

所以,他思考了半天,還是決定將十九世紀,德國實行的君主立憲制搬了出來。此項政治體制應該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接受的限了。

“其實,公九卿制和省六部制都各有優缺點。前一種體制有丞相,能夠制約君權,但卻容易發生丞相獨攬大權,篡位自立的情況。而後一種體制分散了丞相的權力,使得篡位不是那麼容易,但卻將國家的命運完全交給了君主。這種情況下,君主是一個明君還好說,是楊廣那樣的暴君就成了天下****的根源!”宇明環顧了四周的諸侯和,侃侃而談道。

“所以,我便設計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可以集合省六部制和公九卿制兩者的優點,同時又可以避免它們的缺點。”宇明這時正色道。

“哦?周王竟然設計了一種新的政治官制?”這下,不光是在座的諸侯和們,就連孫思邈也瞪大了眼睛問道。

要知道,一種政治體制可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搏弈,並經過實踐檢驗才能推行的。而且設計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東西多了。當年省六部制也不是楊堅一個人想的,也是經過了滿朝武,乃至關隴門閥的各大世家群策群力才設計出來的。而宇明不過是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他就能設計出一種嶄新的制?這也不可思議了吧。

“是的!我設計的政治體制,叫做權分立的君主立憲制。結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